定期人壽保險雖然能夠提供保障,卻沒有儲蓄功能,保險期內如果沒有身故或者傷殘,已經繳納的保險費就不再返還了。養老保險就不一樣,養老保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養老金,同時還把生存保險的概念延伸,具有生則給付養老金,死則給付身故金的特點。
為養老做準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細水長流式的支出來積累,今天所付出的一分一毫的價值都體現在未來。養老保險是一個實現養老計劃的好工具,怎樣才能精打細算為自己的養老保障做好準備呢?
保額、保費與現金價值
很多人分不清保額與現金價值以及所繳保費的關系,以為所繳的保費總量就是保額,或者保障額等于現金價值。
保額全稱是保障額度,在產險和定期壽險、意外險中,保額是保險公司給付或者賠付的最高限額,在養老險中是保險公司用來給付養老金或者身故保險的基本單位,如60歲后,每年領取保額10%的養老金,若身故,給付2倍保額等。
保費是指投保人一次或定期交給保險公司的費用。
而保費的現金價值就是所繳保費在扣除手續費,加上利息、分紅后的數值。
正是因為現金價值是由投保人所繳納的保費積累起來的,所以這部分資金從本質上來講是屬于投保人自己的,于是在退保時保險公司會向保戶返還保單當時已經積累起來的現金價值。這就使得養老保險具有了儲蓄的特征。
下表為投保年齡20歲,繳費至60歲,保額為10萬元的男性的保額、保費和現金價值。
保額 |
100000 |
所繳保費總額 |
256000 |
現金價值 |
311901 |
可見,這三項數值有較大差別。羊毛出在羊身上,現金價值是保費存儲所得,最終決定了被保險人領取養老金的多寡,它的數值由繳納保費數量、保險利率以及紅利決定。
養老險的繳費方式多樣,有躉繳、3年繳、5年繳、10年繳、20年繳,繳至55歲或者60歲等多種。那么,供款期滿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取得現金價值呢?其實不然。繳費期不同,產生的養老險現金價值也不相同,除交至領取養老金前,一般現金價值要高于保費總額,但也有例外。如年齡為5歲的男孩,10000元保額,繳費期間為5年,60歲時領取養老金,繳費期滿的現金價值只有88763元,繳納的保費總額為126100元,現金價值明顯少于保費,如果此時退保,非常不合算。以后,隨著保費的增值,最終達到滿足養老需要的現金價值311901元。
選擇繳費期限有學問
人們在繳納保費時不得不考慮到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年薪4、50萬,工作時間較長,一次繳納20萬元保費并不覺得是負擔。但對于年薪10萬元、工作時間不長的人,這筆錢就難以一次性支付了。所以,才有了分期付款的方式,目的是化整為零,提高人們的支付能力。衡量保費多少,有兩個標準,一種是總額最少,一種是每年或每月繳費最少。
1、繳費期限越短,保費繳納總額越少。
(下表投保人為男性,60歲領取養老金,保額為10萬元,繳費期間不同的保費總額)
投保年齡
繳費期間 |
5 |
20 |
35 |
50 |
躉繳 |
114700 |
160500 |
224600 |
308660 |
10年 |
135000 |
189000 |
266000 |
373000 |
20年 |
148000 |
234000 |
296000 |
———— |
至60歲 |
209000 |
256000 |
312500 |
373000 |
從上表可以看出,繳納期限越短,繳納的保費總額越少。躉繳(一次性繳納)的繳費總額越少,要想節省保費支出,縮短繳費期限是最好的辦法,最好是選擇躉交,前提是經濟條件允許。由于養老險采取復利計息的方式,利率越高,因繳費時間不同產生的保費差距越大。
2、繳費期限越長,每年(每月)繳納的保費越少
(下表投保人為男性,60歲領取養老金,保額為10萬元,每年繳納保費的情況)
投保年齡
繳費期間 |
5 |
20 |
35 |
50 |
10年 |
13500 |
18900 |
26600 |
37300 |
20年 |
7400 |
11700 |
14800 |
———— |
至60歲 |
3800 |
6400 |
12500 |
37300 |
投保年齡
從上表可以看出,同等保障,繳費期限越長,每年(每月)繳納的保費數額越少。期繳符合大多數人的實際情況,有著固定的年收入、月收入者,每年(每月)拿出一定量的錢作為保險費,既能滿足儲蓄養老的心理,又可以降低年繳保費數量,減少眼前的經濟支出。對保險公司來說,也喜歡期繳產品,因為保險期繳在營銷員的手續費、責任準備金提取等方面都比躉交要少,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3、投保年齡越小,繳納的保費越少。
保險公司最終給付被保險人的養老金是保費復利計算產生的現金價值。所以,保費與投保年齡成正比,投保人年齡越小,儲蓄的時間越長。在相同保額下,繳納的保費數量也就越少。所以,買養老險還是要趕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