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國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稅法正愈來愈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
從某種意義上說,稅收是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憑借國家權力依法向居民和經濟組織進行強制征收而取得的一種固定收入,既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經濟杠桿,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稅收是共和國的血脈,是國家賴以生存和不斷壯大的物質基礎。尤其是西部在開發、加入世貿組織的成功、申奧的獲勝這些昭示我國國力增強的輝煌背后,更需要的納稅人誠信納稅人的支持,需要渭渭細流匯成稅海的滋潤。目前我國與世界經濟組織的聯系日益密切,無論是國內納稅人還是國外在華納稅人,都要從依法治稅的角度出發,培養誠信納稅的習慣,增強誠信納稅的觀念,倡導誠信納稅的精神。
為了國家的建設事業和國防事業、為了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為了十六大在新世紀、新階段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積極通過誠信納稅,來履行對國家的神圣的職責。但是,在長期稅收工作中,少數經營戶存在著納稅意識淡薄,置國家法律于不顧,偷稅、逃稅、騙稅,甚至抗稅的現象,給稅收征收管理帶來了一些困難。中國是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熏陶了我們幾千年。作為一個納稅人,誠信納稅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他承載著一個社會、國家富強的責任:同時也是證明自己價值,是把自己奉獻與國家的振興有機聯系在一起的紐帶,也是取得不斷發展、進步的動力。納稅人明禮誠信,依法納稅,對國家而言是履行一種義務,對社會而言是盡一份責任。如果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失去的將是寶貴的誠信和良好的信譽,而失信毀譽的必然結果是自損。一個不講誠信、不履行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即使一時得逞,但終將難逃被市場拋棄、被社會淘汰的命運。岡此,納稅人只有具備了誠信納稅這一基本素質,守法經營,依法納稅,方能樹立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外部形象,方能實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