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會展市場的無序競爭以及重復辦展,對成功展會造成的沖擊和損失已成為我國展覽市場發展的桎梏。前不久,在廊坊舉辦的首屆“中國展覽組織者CEO高峰會”上,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的代表表示,成功的展覽都經過了多年的培育,而重復辦展必然造成互相爭搶參展商,從而阻礙了一些名牌展覽的發展。顯然,這與國內目前缺乏行業的戰略制定和政策制定有關。這位代表認為,之所以說會展這個行業市場很亂,是因為沒有秩序,沒有秩序主要體現在對經營主體的要求不高方面。進入門檻沒有一個界定,誰都可以辦展覽會,只要拿著批文就可以了,小公司需要拿批文,如果拿不到批文則可能通過大公司來幫忙。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卻感覺無能為力,原因就是缺乏行業管理。但也有代表認為,重復辦展的問題,不能等著政府規范以后再做,而是要把自己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進行自我保護。因為會展業本身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去運作,如果完全按照政府的規定,只許張三做,不許李四做,這并不是市場經濟。事實上,今后的發展趨勢是辦展越來越不需要審批了,那么到那個時候,靠誰來保護展會品牌?所以,一味的要求保護,還不如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搞好服務。未來的市場趨勢必然是大浪淘沙,只有自己保護自己,才能不被打倒。針對允許外國展覽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造成本土展覽公司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的代表表示這并不能說明雙方不可以在一個公平的環境里共存。事實上,只有通過和國外大公司的合作,通過公平合理的競爭,國內的展覽產業才能發展下去。中國經濟過去5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關起門來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把大門打開歡迎國外公司加入進來,才能共同促進國內會展業的良性發展。而外資性質的展覽公司也并不回避他們相對于本土展覽公司的優勢。慕尼黑展覽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的代表表示:外資展覽公司的國際經驗很多,他們進來了以后,必然會帶來一些先進的辦展理念。以慕尼黑公司為例,一共有7個項目,明年再開一個項目就是8個項目,這些項目都是自己的品牌項目,原則上不開新項目,就是要把自己的品牌項目移植過來,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尋找著合作的機會。希望雙方都能把各自的條件再讓一讓,達到一種強強聯合的狀態。現在展覽市場的發展趨勢都是逐漸合并而不是分散,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做大做強。盡快成立一個全國性的行業組織,制定出一些規則來引導這個行業走向世界,以維護展覽組織者們的合法權益,已成為一個眾望所歸的呼聲。中國貿促會北京分會代表表示,固然進入門檻低、多頭審批是造成重復辦展的主要原因,但是單靠政府協調還是比較困難的,應盡快成立一個全國性的行業組織,建立相應的維權體系,才有助于利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展會的合法權益。有著豐富的辦會經驗的博鰲亞洲論壇的代表則表示,在協會建設方面,應該解決一個功能的問題,即這個協會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職能。參照1998年奧促會成立了北京奧促會的協會,基本上有5項職能,第一是行業規范,二是行業協調,三是行業服務,四是行業自律,五是行業培訓。但這個全國性行業協會能否建立,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協會成立了,按照目前國內的慣例做法,協會總是要對應一個政府部門的,從現在看來究竟該對誰并不清楚。另外,即使這個協會成立了,也不應該成為某一個部門或者機關性單位發號施令的地方。將來成立這個行業協會的時候,應該主要側重三個方面,一是產業化,考慮的問題是整個產業的發展;二是運作必須市場化,而不應該按照機關行政化運作;三是國際化,應有國際性的展覽組織者加入,否則這個行業就不能走向國際,就前進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