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烏洽會領導委員會副主任李東輝
在“十一五”開局之年,新疆迎來了第十五屆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
自1992年起,新疆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14屆烏洽會,前14屆烏洽會碩果累累,一屆比一屆成功。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0多個省區市1萬多家企業參加烏洽會。對外貿易成交額達173.73億美元。國內經濟技術合作成交額2316.26億元人民幣。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成交60.22億美元。烏洽會注重實效,履約率逐年提高,前13屆烏洽會外貿平均履約率達到62.3%,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履約率為30.2%,國內經濟技術協作履約率45.3%。現在,烏洽會已成為新疆對外開放的窗口,外引內聯的橋梁,企業大顯身手的舞臺,學習國際經貿知識的課堂。
開放之路
烏洽會是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產物。烏洽會之路是開放之路。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鄧小平關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的英明論斷,奠定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理論基礎。在總結1979年興辦沿海經濟特區的基礎上,中央決定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沿海開放———沿江開放———沿邊開放———內陸省會城市對外開放已積極有序地展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新疆獨特的地緣優勢和歷史人文條件,使其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
歷屆烏洽會正是本著擴大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共建國際大通道,聯合走西口的宗旨興辦的,沿著“擴大開放,加快發展,興邊富民”的方向發展的。烏洽會之路是開放之路。
改革之路
烏洽會的舉辦是對外開放的產物。烏洽會的成功是堅持改革的結果。
烏洽會的成功,是從新疆實際出發,不斷改進服務工作,改善辦會條件,豐富會展內容,提高辦會質量的結果。烏洽會之路是改革之路。
十多年來烏洽會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擴大展會功能。為適應全方位開放和貿易多元化的要求,經原外經貿部批準,從1994年第三屆烏洽會起,烏洽會定位為“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重點是周邊國家,同時面向世界各國;既洽談地、邊貿易,又洽談一般貿易、服務貿易:既洽談利用外資,又洽談國內經濟技術協作。各參展企業既有區內外的企業,又吸收海外企業來疆參展。使烏洽會定位更加準確,重點更加突出,內外開放,別開生面,成為綜合性、多功能、全方位、立體化的經貿洽談會,烏洽會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2、優化參會主體。企業是烏洽會的主體。雖然在烏洽會初創時期就提出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要求。但首屆烏洽會主體還是政府組團、有外貿經營權的國有企業參加。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外貿政策的調整,烏洽會因勢改革,敞開大門,積極吸引各類企業參會。外貿企業、三資企業、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旅游企業踴躍參會。同時,重視發揮商會的作用,逐步推行專業化布展,著力推介地方名牌。企業在烏洽會上唱主角,使烏洽會擴大了規模,提高了檔次,增添了活力。同時,企業也借助烏洽會這個平臺發展自己。區內外許多企業,如廣匯集團、美克、新疆啤酒、新天國際、特變電工、麥趣爾、阿爾曼、鄉都酒業、天山電梯等等,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曾通過烏洽會開拓市場,尋求合作,為企業發展帶來商機。就連個體企業也看中烏洽會,“阿布拉的馕”借助烏洽會銷往全國,走出國門,一度被傳為佳話。
3、豐富展會內容。烏洽會借鑒國際會展業的經驗,突出區域特點,不斷改革創新,豐富內容,為中外客商提供更好的服務。一是堅持舉辦“中國駐周邊國家商務參贊報告會”為參會企業介紹周邊國家的相關情況;二是從第13屆烏洽會舉辦烏洽會高層論壇,請國內外專家和經貿官員就有關問題進行交流、研討;三是舉辦中外企業家見面會,為參會企業,尤其是兄弟省區的企業介紹客戶、牽線搭橋;四是堅持開展烏洽會名優企業、名優產品評選活動,以打造名牌、提高展會質量。
4、促進聯合,協同作戰。烏洽會的辦會形式每年都有所改革創新,但“新疆搭臺,全國唱戲”,“共建大通道,聯合走西口”的宗旨沒有變。對外,加強了和各國商會的聯系,積極取得他們的支持,協商邀請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日本、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的工商機構作為烏洽會的協辦單位。
在區內,從1997年第六屆烏洽會起,明確為由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外經貿廳、兵團外經貿委、烏魯木齊人民政府、自治區經協辦四家承辦,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從2005年第十四屆烏洽會起,明確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觀,打造和諧烏洽會的要求。在黨委、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全區各部門各單位、大會領導委員會的各個工作機構,齊心協力,協同作戰,確保了歷屆烏洽會的圓滿成功。
5、堅持勤儉辦會。烏洽會始終堅持“務實、創新、規范、節儉”的辦會方針,從實際出發,縮短會期,精簡機構,簡化程序,壓縮工作人員,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實行嚴格的經費包干。從2001年第十屆烏洽會起,烏洽會辦會的直接費用不再由政府撥款,做到了市場運作、以會養會。
希望之路
烏洽會已融入新興的會展經濟之中,成為新疆會展經濟的龍頭展會。烏洽會之路是希望之路。
烏洽會在新疆改革發展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烏洽會要一屆一屆辦下去,要走的路還很長,烏洽會之路是開放之路、改革之路、也是希望之路。
首先,新疆開放和發展需要烏洽會,中國與中西亞各國的區域經濟合作需要烏洽會。正如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前總理謝爾蓋·捷列先科所說:“烏洽會已經發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亞及獨聯體各國經貿聯系一體化的重要環節。”
其次,烏洽會已融入新興的會展經濟之中,成為新疆會展經濟的龍頭展會,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所謂會展經濟,是指通過舉辦會議、展覽、論壇、經貿洽談等活動,求得經濟發展的一種經濟形式。近年來,會展經濟在我國已經悄然興起,并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長。有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國際性會展總開銷達2800多億美元。1999年,我國會展業的直接收入近40億元人民幣。會展經濟不僅自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統計表明,國際上會展業的產業帶動系數約為1:9,即展覽業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產業收入則為9。在內地省區雖低一些,大體也在1:5~6之間。而且另據推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便可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可以預期,伴隨著新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烏洽會的功能將不斷完善,規模不斷擴大,商務活動將更加頻繁,其作為會展經濟的作用必將日益顯現,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必將進一步增加。
第三,展覽業、會展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兩個重要條件,一是當地的經濟社會環境,二是國際經貿區域合作的市場空間。當前,新疆政治穩定、社會治安、經濟發展、為會展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新疆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省區,“十一五”期間國家扶持的力度將更大,新疆改革開放、發展的步伐將更快,為會展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新疆獨特的地緣優勢,新疆與周邊國家經濟的互補性,我國與中西亞各國區域經濟合作的加強,必將為雙邊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些都為烏洽會、為新疆會展經濟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也為今后的烏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