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的廣交會,培育出了數千家寧波外貿企業。他們對廣交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第100屆廣交會到來之際,寧波市外經貿企業協會在上月開展了“我與廣交會”的征文活動,收到了眾多寧波外貿企業的文章。這些文章從點點滴滴,從歷史數據,展現了寧波外貿結緣廣交會的動人故事。為更直接地展現寧波外貿人對廣交會的特殊情感,本報特地刊登從寧波市外經貿企業協會獲得的部分征文。
掐指一算,距康大公司最早參加廣交會至今已經有十多年了。而我也從剛步出大學校園的一介書生成長為參加過近二十屆的“老廣交”了。
還清晰記得第一次參加廣交會的情形。那是1998年10月,我畢業到公司才三個月。當時我是幸運的,因為那時能參加廣交會的業務員并不多,一般要在公司干滿兩年后才有機會。同時,我又是“不幸”的,因為當時大家都非常忙,老總和其他同事都沒有時間指導我。在參加廣交會前,老總給我的展前培訓也只有一句話:“生意是做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
第一次站到廣交會展館里,我卻發現有點難堪:大學里掌握的英語連美金報價都說不清楚。永遠記得我給第一個外商報價時的尷尬,前后用了四種不同的表述方式才讓外商明白,足足花了十多分鐘。
當時我們公司的參展環境也很艱苦,因為攤位是同其他公司拼的,而且是一個9平方米的攤位拼了三家公司。當一個公司來了客戶要進來看樣品洽談時,我們其他兩家公司都要把地方讓出來。此外,展前展后又需要自己打包、搬箱、搭展架、布展品,再加上起早摸黑地業務洽談,展會下來人足足瘦了一圈。
第一次的參展印象深刻,卻也收獲頗多,從幼稚到成熟,從膽怯到自信,從一個新手上路到能指揮和指導眾多業務人員整體參展,這是個漫長艱辛的階段。我的感悟是:沒有經歷過廣交會考驗的業務員,不算是一名合格的外銷業務員。沒有在廣交會上進行的基礎推廣和客戶積累,也不能促成我們公司成功地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