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南通大學5000多名師生來說,今年“五一”前夕的一場特殊講座也許會終身難忘。講座的題目是《音樂·藝術·人生》,主講人是一位師生們敬重的長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
近三個小時的講座,仿佛一次音樂和藝術的盛宴。南通體育會展中心籃球館內音樂聲聲、掌聲陣陣,李嵐清和師生們一起欣賞中外經典音樂,分享諸多音樂大師的情懷和藝術人生。他深厚的音樂素養和睿智幽默的話語,把聽眾帶進了如詩如畫的藝術殿堂。
此次江蘇之行,李嵐清已先后在江蘇的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揚州大學等三所部省屬高校舉辦過講座,聆聽講座的師生無不反響熱烈、好評如潮。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一位女同學說:“講座就像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原來音樂的世界是如此美妙和廣博。”
李源潮、梁保華、張連珍、羅志軍、孫志軍、李云峰、王湛、張桃林、張衛國、陸軍等省領導分別與師生們一起聽取了講座。
穿越時空的音樂之旅
為什么要和大學生們談音樂?李嵐清向大家講述了自己的感悟:“首先,我雖然沒有專門和系統地學習過音樂,但我是一個音樂愛好者。以我數十年的人生經歷和工作經驗,我深知包括音樂在內的文化藝術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在國務院分管教育工作的十年中,我深深感到,高素質的人才,必須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美育應當貫穿于整個教育的全過程,而加強美育,必須重視藝術教育。”
李嵐清曾任國務院兩屆副總理,長期主管科學教育事業,對推進素質教育傾注了大量心血。離開領導崗位后,他一如既往地關心我國的教育事業特別是藝術教育的普及,先后出版了《李嵐清教育訪談錄》《李嵐清音樂筆談》《音樂藝術人生》《原來篆刻這么有趣》等著作,并將稿費捐獻給教育事業。近年來,他不辭辛勞地奔走全國數百所大學,把自己對音樂、對藝術、對人生的獨特體驗,與廣大青年學子分享,激發了更多青年人提高文化藝術修養的熱情。
李嵐清身體力行藝術教育,源于他對教育的熱忱,也源于他對藝術的鐘愛。而在他廣泛涉獵的諸多藝術門類中,音樂是伴他一生、感悟最多的藝術。面對師生們熱情的目光,李嵐清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音樂在個人修養、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結合自己對古典音樂多年的鐘愛與體會,講述了歐洲經典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歷程。他說,音樂有助于培養人的創新思維,激發創造靈感,幫助開啟人生智慧的大門。他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并運用多媒體技術,不時插播經典音樂片段,結合音樂、圖像和篆刻等藝術表現手段,將同學們引入了一個情趣盎然的音樂世界,讓大家感受音樂藝術的神奇魅力。他還和師生一起演唱了《教我如何不想他》、《送別》等經典歌曲,為師生們展現了一幅經典音樂的瑰麗畫卷、一部音樂藝術和人生的交響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