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8月15日電 (記者 曹國廠 曲瀾娟) 今年8月19日(陰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七夕節。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等民俗專家研究認為,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
袁學駿在此間召開的第二屆河北省七夕情侶節文化研討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詩經·小雅·大東》中就已經有了牛郎、織女的文字記載。漢代班固的《西都賦》中有“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云漢之無涯”,牛郎織女的愛情關系得以確認。專家據此認為,源于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七夕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比起源于公元270年古羅馬、西方國家每年2月14日過的情人節早得多。
七夕節來源于一個神話故事,說的是天上的織女與人間的牛郎互相愛慕,結為夫妻,后來卻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織女星,分隔在天河兩岸,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才能在天河上的鵲橋相會一次。
中國七夕節雖然生成時間比西方情人節早了近300年,而且一直在民間流傳經久不衰,但目前在中國年輕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中間,七夕節遠不如西方情人節受寵。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劉紹本對此表示,西方情人節有玫瑰花、巧克力這些可贈、可餐的便攜之物作為載體,年輕人覺得時尚,而七夕節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缺少現代符號,因此被年輕人冷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