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昨日,慈溪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局發布1號安全警示:抽檢的幾批次福建龍海楊梅均檢出農殘,提醒市民慎食外地楊梅。消息一出,消費者一片嘩然,對市場在售楊梅的安全擔心起來。
外地楊梅已在寧波銷售一月有余,為何現在才發現“藥楊梅”?入甬水果都要經過安全檢測,為何唯獨楊梅被遺漏?為此,記者走訪了寧波市場和相關主管部門。
慈溪發現“藥楊梅”
針對部分網友有關慈溪市場上銷售的外地楊梅可能農殘超標的傳言,6月3日起,慈溪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工商、農業、食藥監等部門對慈溪農批市場上的楊梅進行了抽測。結果顯示抽檢楊梅均有農藥殘留,其中一些指標超標嚴重。
慈溪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局發布的1號安全警示顯示,抽檢楊梅的農藥殘留物主要是樂果、敵敵畏、互死蜱、氯氰菊酯、三唑磷、百菌清、氯氟氰菊酯、水胺硫磷。
楊梅是直接入口水果,按照要求,不得施用任何農藥,所以此次慈溪抽檢的楊梅均屬農殘超標,部分批次帶有的氯氰菊酯、水胺硫磷殘留嚴重超標。如一批次的水胺硫磷殘留為每公斤0.14毫克,超過國家標準13倍。
曾有傳言,外地楊梅之所以染藥,主要是經銷商為了提前銷售、保鮮,施用了膨大劑、保鮮劑。記者了解到,此次抽檢發現的農藥殘留均為殺蟲劑,主要是種植過程中為清除螨蟲、蠅蟲類害蟲所用。
楊梅“安檢”有漏洞入甬銷售的水果都要經過農殘及相關的安全檢測,合格的才能在市場上銷售。為何已經賣了一個多月,才發現有“染藥”楊梅呢?記者采訪獲悉,目前楊梅以及一些水果的“安檢”存在一些漏洞,使問題水果成了“漏網之魚”。
首先,快檢不能保證水果百分之百安全。以楊梅為例,一開始,慈溪相關部門通過快檢并沒有檢出楊梅“染藥”,隨后通過色譜儀深度檢測,才發現了楊梅身上攜帶的諸多農殘。
記者了解到,我市各地一些批發市場和菜市場多用快檢方式檢測蔬菜和水果,色譜儀檢測因為費用、技術要求高,只有少數市場使用。
此次慈溪是第一次對楊梅進行農殘檢測。之前,以本地種植經驗比照外地楊梅,輕信外地楊梅也是不施農藥的,所以一直都是不檢測就大開綠燈放行。
外地楊梅銷售下滑
楊梅是深受市民喜歡的一種水果,每年5月至7月,寧波市場上平均每日要消費近50噸楊梅。因為本地楊梅上市晚,所以每年5月至6月中旬,來自福建、廣東和云南的楊梅會“搶灘”寧波市場。慈溪發現外地“藥楊梅”后,市民對楊梅畏而遠之,市場銷售大不如前。
“自從慈溪外地楊梅被檢出農殘超標后,寧波市區的楊梅銷售也一路下滑。”市果品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昨日統計數據,市場的楊梅成交量減少了15%。
在菜市場,楊梅也受到了冷落。記者昨日在江東華嚴和江北白沙等菜市場發現,前幾日還在賣楊梅的攤位已經換成了賣香蕉、蘋果。
市區幾大超市也撤除了楊梅專柜,華潤萬家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看到相關“藥楊梅”報道后,他們決定暫停銷售楊梅,等到本地楊梅上市再開專柜,“本地楊梅安全有保障,而且我們可以監控,外地楊梅的安全我們難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