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海口6月11日訊(記者單憬崗)國務院近日發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海南島成為全國18個重點開發區域中的北部灣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東部沿海地區將打造成國家級休閑度假海岸,海口將建成區域中心城市。
北部灣將成全國經濟重要增長極
6月8日,中央政府網站全文刊發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規劃明確了我國未來國土空間開發的主要目標和戰略格局,按開發方式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這是我國第一個全國性國土空間開發規劃。
規劃將北部灣地區列為重點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增長極,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全國重要的人口和經濟密集區。這標志著包括海南在內的北部灣地區成為支撐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增長極之一。
規劃稱,北部灣區域位于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縱軸的南端,包括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及廣東西南部和海南省西北部等環北部灣的部分地區。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國面向東盟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沿地帶和橋頭堡,區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海南島東部沿海打造國家級休閑度假海岸
規劃對北部灣區域提出了6大發展目標。其中一個目標是以海南島為依托,合理規劃、科學利用濱海資源,建設國際旅游島,推進三亞世界級熱帶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博鰲國際會展中心、文昌航天城等建設,發展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將海南東部沿海地區打造成國家級休閑度假海岸。重化工業嚴格限定在洋浦、東方工業園區。
其他的目標包括構建以主要城市為支撐,以沿海地區為主軸,以綜合運輸通道為紐帶的空間開發格局;增強南寧、海口的要素集聚能力、綜合實力和輻射能力,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實行沿海推進戰略,以南寧、海口、北海為重點,建設以電子信息、生物產業、海洋經濟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高效優質生態農業,轉變養殖業發展方式,合理開發北部灣漁業資源,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深化與珠三角地區以及東盟國家的農業合作與交流;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生態公益林、水源保護區等的保護,加強防御臺風和風暴潮能力建設,構建以沿海紅樹林、珊瑚礁、港灣濕地為主體的沿海生態帶和海洋特別保護區。
海南多地被禁止或限制開發
海南島中部山區熱帶雨林生態功能區作為生物多樣性維護型,涵蓋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4個市縣,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海南的甘蔗產業帶、天然橡膠產業帶、熱帶農產品產業帶,成為國家積極支持的具有優勢特色農產品的農業地區。上述兩種地區均屬限制開發區域,限制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規劃指出,海南島中部山區熱帶雨林生態功能區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的原生地,我國小區域范圍內生物物種十分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和最豐富的物種基因庫之一。目前由于過度開發,雨林面積大幅減少,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必須加強熱帶雨林保護,遏制山地生態環境惡化。
根據規劃,海南的東寨港、三亞珊瑚礁、銅鼓嶺、大洲島、大田、霸王嶺、尖峰嶺、吊羅山、五指山等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亞熱帶海濱風景名勝區,尖峰嶺、藍洋溫泉、吊羅山、海口火山、七仙嶺、黎母山、霸王嶺以及儋州的海南海上國家森林公園等8個國家森林公園,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被列入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名錄。
規劃還提出,要綜合利用好海南鐵礦;海南島要提高水資源調配能力,保障城市化地區用水需求,解決季節性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