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甬城出梅后,高溫天氣席卷而來。市婦兒醫院的門診量也和這幾天的氣溫一樣一路往上躥!不僅在白天,即便是晚上的急診,也都人滿為患。
近一個月來,市婦兒醫院小兒內科門急診的患兒共有55428人,相當于每天近2000人次,今夏兒科門診提早爆棚。值得注意的是,急診量占其中一半,特別是近半個月,則是超過門診量。
急診量超過門診量
昨日早上7點,離門診開診還有半個小時,但一走進市婦兒醫院的門診大廳,記者就看見4條長龍從掛號收費處一直蜿蜒到藥房。在兒內科診區,護士站的分診臺上,堆放著厚厚一沓病歷。10多間診室里,醫生們忙著給患兒診治。輸液室也是人滿為患。
據介紹,這些患兒得的大多數是季節病,一是發燒、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二是腹瀉。另外,眼下正是手足口病高發時期,得手足口病的患兒也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市婦兒醫院門急診高峰提前到來。據統計,近一個月來,市婦兒醫院小兒內科門急診的患兒共有55428人,其中急診為27552人,占到門急診總量的一半,特別是近半個月,則是超過門診量。
記者了解到,晚上6點到10點是急診高峰。為應對夜間兒科急診高峰,市婦兒醫院已增加了夜間專家門診和夜間幫班門診。按醫院規定,專家門診的醫生和幫班醫生上班時間為18時至21時,但是患兒太多,常常到了22時,醫生也不一定能下班。
專家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長時間陰雨、出梅后又遭遇高溫、夏季小兒抵抗力下降等綜合原因造成。還有一個原因是家長帶小兒復診的頻率太高,有的家長一天來了三四次。還有些家長白天沒空,或者嫌天氣熱,就在夜間來配藥,這也加重了急診的負擔。
醫護人員忙得團團轉
據了解,按照市婦兒醫院建設時門診樓設計,醫護人員配比提供最佳服務的日門診量為2000人次左右,而目前實際日門診量都在5000人次以上。以兒科和輸液室為例,該院目前有103名兒科醫生,目前只有61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醫生具備門診資格。門診、值班、二線值班,再加上幫班,很多醫務人員每周只休一天。
輸液室也同樣。目前輸液室總共有48名護士,每天要安排12個護士在注射臺上操作,三四個護士巡視,4個護士接藥化藥,應付一天1500多人次的輸液量。很多護士因為經常接觸藥液,手指都爛了,還常常過敏,但無法請假休息。而且,因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不少醫護人員還落下頸椎病、腰椎病等職業病。
不要心急一天跑多趟
業內人士擔憂,如此超負荷工作狀態,醫護人員疲憊不堪,醫療設備長時間得不到調整,這可能會給我市兒科的醫療質量帶來安全隱患。
為此,市衛生局呼吁,市區有6家醫院開設夜間兒科急診,如果孩子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等常見疾病,可以到就近的醫院看病。如要去市婦兒醫院,應盡量選擇在白天就診,這樣既能免除排長隊之苦,實現盡快就醫,而且可以節約有限的醫療資源,使夜間急診真正發揮急病急治作用,保證危急重病人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治療。如果夜間到醫院就醫,也請家長耐心等候,按次序就醫,配合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在家庭和醫院共同努力下,保障孩子安然度夏。
同時,家長最好能熟悉一些疾病防治科普知識,家庭護理同樣很重要。退燒和疾病的好轉有一個過程,不要心急一天多次往返醫院。而且,在擁擠的環境下,還會增加院內二次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