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區域網絡出口帶寬達150G,基本實現全光網覆蓋,全市率先開通6個公共場所無線免費Wi-Fi網絡8萬多平方米;建成智慧物流、智慧環保等智慧應用系統(平臺)20余個;引進信息服務和軟件企業300余家,軟件業務收入每年增長30%以上。
近年來,我區重視智慧城區建設,確立3—5年內實現走在全省前列目標,通過智慧城區建設,不斷增進民生幸福、推進經濟轉型、解決環境難題。
頂層設計統籌推進
我區入選首批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城區后,計劃3年內投資近70億元,推進智慧水務等15項重點智慧工程。2013年,我區出臺《“智慧鎮海”建設規劃(2013—2017)》,規劃對“智慧鎮海”建設思路、分段目標、主要任務、重點項目及建設運營模式等作出全面詳細的分析研究與策劃,明確從“構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等五方面推進智慧城區建設,并強調規劃工作緊貼我區實情、重在實用、追求實效。
該規劃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數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編制完成,住建部、發改委、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及大學教授、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等專家組成規劃評審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室相關負責人任組長,以國家層面的研究成果指導鎮海智慧城區建設。
項目引領循序漸進
在智慧城區建設過程中,我區強化項目統籌,加快推進重大試點項目,發揮大項目示范引領作用,有計劃、分層次地推進智慧應用體系建設。
近兩年,我區安排智慧應用項目近30個,投資超過2億。我區以“智慧物流”助推海洋經濟發展。物流樞紐港2012年上線運行的甬鑫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打造以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為支撐,以政策疊加、信息服務為亮點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目前,已成為國內供應鏈集成服務的標桿和國內一流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
智慧水務是我區智慧環保核心工程,計劃投資57億元。去年,我區梳理供水、排水、中水回用等領域的工程建設情況,通過建設智慧水務信息平臺,實現區域內關鍵水體的全方位水質監測,確保區域內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的安全性,確保污水排放在生態可承載范圍內。
我區還將投入1000萬元建設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提升民生幸福指數。目前,駱駝街道靜遠社區已試點建設并初具雛形。
融資融智倍道而進
智慧城區建設積極發揮政策資金導向作用,推進與商業巨頭的戰略合作,吸引社會資金與優秀人才。
鎮海區在全市率先組建智慧城市運營商,運營商由海江投資、東藍控股等四家單位組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第三屆智博會上,我區與東藍控股、IBM、國開行等商業巨頭簽署鎮海智慧環境項目合作協議。與大企業和大銀行合作,為鎮海智慧城區建設破解了融資難題,也為廣聚人才提供智力支撐。
此外,鎮海區通過引進“云計算”項目帶動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經積極爭取,投資10億元、服務華東地區的云計算寧波分中心落戶我區。項目分兩期實施,首期將于2015年底投入運營,預計年收益近4億元,全負荷運營后年收入可達12億元。
在試點工作和大項目落戶帶動下,全區全年共引進智慧產業項目243個,其中,信息服務類項目113個,同比增52.7%;設計服務類項目77個,同比增42.6%;軟件產業類項目41個,同比增355.6%;影視傳媒類項目5個,動漫游戲類項目5個,藝術品產業類項目2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