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從1公里縮短至200米,晚高峰時期擁堵指數從3.77下降至1.01,降幅高達73%!成都蜀龍路交通是如何發生變化的?
3月4日,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原來上述變化來自一起綠化帶“瘦身”手術,騰出的位置變成了一條左轉專用道。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五分局四大隊教導員馬亮表示:“我們后續將持續優化路口信號燈配時,進一步完善區域擁堵治理方案。”
▲整改后路口變成了四車道
整改前:左轉直行相互干擾
車輛排行達1公里
據了解,作為連接成都市區和新都區的主要道路,整改前的蜀龍路總體呈現出潮汐式交通擁堵,早晚高峰車流量大,雙向三車道的設置,除去最右側的公交車道外,僅剩兩條車道供社會車輛通行,而在湖光路、湖山路等路口處,左轉與直行共用一條車道,進一步加劇了道路擁堵。
經常開車途經蜀龍路的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上班都要從蜀龍路左轉進入湖光路,“之前的路口處是一條直行和左轉共用車道,早高峰時車流量大,左轉經常需要等兩三次信號燈才能通過。”
▲整改后左轉與直行車輛相互干擾減小
3月4日,記者實地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在早高峰時期,蜀龍路進城方向車流量大,蜀龍路湖光路路口一個信號燈周期內,車輛排行達到兩百米,“這已經是整改之后的狀況,在整改前,路口排行甚至能達到1公里,并且左轉或掉頭的車輛常干擾后方正常直行車輛,導致路口通行效率低。”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五分局四大隊教導員馬亮告訴記者。
整改后:綠化帶“瘦身”
路口新增一條左轉專用車道
車輛排行從一公里縮短至兩百米,到底經歷了什么?3月4日,記者實探過程中發現,蜀龍路與湖光路口、湖山路口的車道設置已經發生了變化,新增了一條左轉專用道,與之匹配的信號燈也進行了調整,新增了左轉信號燈。
原來,該路段由于交通擁堵情況突出,被成都市列入了第二批擁堵治理清單,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對路口進行了改造,在距離路口約一百米的位置開始對中央綠化帶進行“瘦身”手術,空出的位置則變成了一條左轉專用道。
▲綠化帶“瘦身”變成左轉專用道
“蜀龍路湖光路口、湖山路口進出城方向都進行了調整,如今左轉或掉頭車輛可提前進入專用車道,減少了對直行車輛的干擾,大大降低了早晚高峰時期的路面交通擁堵。”馬亮表示,整改之后,路口車輛排行距離縮短,整個蜀龍路的擁堵情況也大為改善,“晚高峰擁堵指數從原來的3.77下降至現在的1.01,降幅約73%!”
“確實比之前快了很多,直行車輛受到的干擾也小了很多。”開車通過湖光路口時,李女士告訴記者。
此外,記者了解到,蜀龍路湖光路口、湖山路口還承接了眾多前往北湖公園游玩的車輛通行需求,近期油菜花開,每逢周末上述路段更易出現交通擁堵,“后續我們將持續關注蜀龍路調整后的交通擁堵情況,持續優化路口信號燈配時,完善區域擁堵治理方案!”馬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