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市域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迎來新進展——兩座主塔雙雙封頂,標志著大橋進入主橋段鋼梁架設階段。
市域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主塔(左)封頂。本文照片 尹幸芷/攝
據了解,市域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全長8.26公里,為市域鐵路象山線控制性工程。
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座主塔高達225.5米,相當于兩幢75層的摩天大樓,直插云霄、氣勢磅礴。
如此龐大的海上建筑,如何保障其站得穩、立得直?
“我們采用3D可視化動態監測系統,通過500多個傳感器24小時不間斷‘把脈問診’,實現毫米級精準爬升。”市域鐵路公司業主代表許瀟凱告訴記者,“就像戴上了一副‘透視鏡’,大橋在建設過程中的每一點細微變化,都能被我們精確掌控。”
市域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主塔(左)封頂。
在主塔封頂的施工過程中,面對海上復雜地質條件、高空強風作業等挑戰,項目團隊迎難而上,通過技術創新與精細管理,累計解決技術難題23項,形成2項科研工法,將傳統主塔作業效率提升10%以上,比原計劃提前15天完成封頂。
“我們使用BIM技術全程模擬封頂過程,通過智能調度系統精準控制,實時監測主塔應力、位移、變形等關鍵指標,確保封頂施工一次成型。”項目經理陳正東介紹道。
此外,主塔施工期間,寧波軌道交通攜手寧波海事部門,在施工海域開啟全時段“線上+線下”巡邏護航模式。與此同時,智慧海事系統與項目團隊的北斗定位、HBICS3.0智控系統、智能運維管家等強強聯手,實現了“天上衛星盯、海上雷達看、岸邊監控查”的多重保障。
新聞多一點
市域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正在建設中。
市域鐵路象山線連接寧波城區與象山,工程自軌道交通4號線、7號線換乘站小洋江站引出,經云龍、橫溪、塘溪、咸祥后跨越象山港,經賢庫、大徐后進入象山丹城站、濱海大道站,終點為大目灣站,全線長約61.45公里,共設10座車站。目前,全線車站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構區間全部貫通,17座山嶺隧道貫通,高架橋梁完成約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