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日,在永壽街寧波日報老報社一間簡陋的辦公室里,中國寧波網正式上線。自此,這個中國東南沿海的新聞網站破繭化蝶,面朝大海,開始了在互聯網上的創新征程。
十年磨一劍。年輕的寧波網人在傳承甬城千年文化底蘊的同時,不斷創新,寫下嶄新的紀錄:日均綜合訪問量700多萬人次,天一論壇注冊用戶60多萬,手機報用戶達60萬。網絡新聞作品先后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11件作品獲浙江省新聞一等獎。在全國省市級新聞網站中,點擊量居前10位。2004年至今,網站一直為中國城市新聞網站聯盟理事長單位。年經營收入已超2000萬元。2010年,榮膺“影響中國最具品牌傳播價值新聞網站”,獲浙江省文化傳播創新十佳網站,省委書記趙洪祝等省領導為獲獎單位頒獎。
全媒體開拓傳播模式
十年中,中國寧波網始終強化正面輿論宣傳,以重大主題活動典型宣傳凸顯主流媒體地位,率先推出全媒體報道模式。
在寧波各類重大活動報道現場,活躍著中國寧波網全媒體記者的身影。2007年6月26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全線貫通。全媒體記者現場發回圖片、文字和視頻實況報道,連續10小時直播,讓全國人民見證了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貫通的歷史時刻。當日,中國寧波網僅這一專題的點擊量就有260余萬人次。《對話·從杭州灣跨海大橋貫通看自主創新》獲得第十八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008年5月22日,奧運火炬在寧波傳遞。全媒體記者分赴傳遞路線中的三個關鍵點現場直播。《北京奧組委盛贊寧波火炬傳遞組織出色》一稿被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等轉發。從2008年起,全媒體記者赴京以寧波視角報道全國兩會,在京設立小型直播室,邀請代表委員與網民交流互動。“寧網記者跑兩會”欄目已成為寧波連線全國兩會的一大亮點。
2009年1月,寧波網以報業集團名義成立全國首家全媒體新聞部,開始通過流程再造以促進媒體融合的全媒體實驗。
通過全媒體報道,綜合視音頻、互動、聚合等多媒體手段增加網絡新聞宣傳效果,打造了《對話》、《第一現場》、《網看民生》、《城事熱線》、《代表在線》、《金視》等多媒體品牌欄目。
市委書記王輝忠2011年春節前來寧波網看望了新聞工作人員,對大家給予勉勵。
互動平臺拓寬溝通渠道
江南水鄉橋多如畫,寧網人也搭建了多個網絡“橋梁”,讓政府與網民公眾之間溝通更順暢。
天一論壇被廣大網友譽為“寧波最大的生活消費分享類社區”和“寧波最具人情味的論壇”。在天一論壇人氣基礎上,網站搭建《對話》、《網上發布廳》、《城事熱線》等直播互動欄目成為網民與政府溝通的平臺,《紅人堂》、《金視》等則成為不同階層群體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的平臺。2011年5月,市長劉奇通過《對話·網上發布廳》關注網絡民生熱點問題,并寄語要搭建好網絡問政平臺,及時匯集網絡社情民意,幫助政府部門更好地開展工作。著名作家馮驥才2001年、2006年兩次在《對話》欄目與網民互動,欣然題詞:天羅地網連通四海。
在與廣大網民公眾互動過程中,寧波網運用報紙、廣播、電視與網絡等媒體手段,試水全媒體新聞內容生產體系。今年寧波全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動員后,寧波網開辟“手機直拍臟亂差”專欄,請60萬讀者用手機記錄身邊的不文明行為。日報、晚報和寧波電視臺先后參與這一報道,形成媒體互動。
信息服務提升產業升級
市委書記王輝忠2011年在調研寧波網時指出,中國寧波網要在信息服務方面加強政府資源整合與合作。
創新機制,服務公眾,拓展經營多元發展,實現產業平臺升級,是中國寧波網一直追求和探索的目標。目前,已走出了廣告、手機增值、政企服務為主的多元產業發展之路。2009年成立寧波網傳媒有限公司,進行市場化項目化運作。2010年度經營總收入2000多萬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速度為30%。
寧波網著力探索報業數字化建設,加強報業集團的報網融合,并以中國寧波網、手機“看潮網”、寧波互動多媒體報等新媒體為發展重點,通過打造多媒體終端,實現同一信息不同終端多次發送。
2002年推出短信報,2005年推出彩信手機報——寧波手機報、2006年8月推出中國第一份原創互動多媒體報紙《播報》,2010年6月上線手機寧波網“看潮網”。基于iPad的《播報3.0》近期將上線。
令人期待的是,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將以中國寧波網為依托,打造寧波數字傳媒產業園。該產業園包括寧波市數字傳媒基地、國家級重點數字媒體平臺、鄞州日報社暨文化產業中心三大板塊,融數字媒體、新聞出版、數字音像、動漫制作、電子商務、網絡軟件、傳媒產品交易、數字會展等相關產業板塊為一體,占地20畝,建筑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寧波數字傳媒產業園將成為華東地區的文化創意和數字媒體產業的重要孵化基地。
“創新是地方新聞網站生存的根本之道。”中國寧波網總編輯田勇說,“只有不斷創新,在技術革新時果然抉擇,開拓新聞傳播模式,拓寬網民互動渠道,搭建綜合服務平臺,才能讓我們立于新聞網站的發展潮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寧波網將一如既往地與廣大網友攜手共進,譜寫下一個更加燦爛的十年。
(中國寧波網記者王 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