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萬里學院舉行的大型高校招生咨詢會上,可謂是人山人海,擠滿了前往咨詢的考生和家長。記者在咨詢會現場注意到,茫然不知所措的考生有很多。這“二批”高校究竟該怎么填報?記者就考生及家長最感興趣的幾大焦點問題采訪了浙江萬里學院招生辦主任夏正方,夏主任提醒廣大考生:填報高考志愿,四大問題要處理好。
先挑專業還是先挑高校?
先挑專業還是先挑高校?這是廣大考生在填報志愿時的一大困惑。夏正方分析建議,在兩者不能兼顧時,考生不妨根據自己今后的發展目標進行取舍。目標是繼續深造的,當以選擇學校為主,如學風嚴謹的、自身能夠招研究生的高校;目標是直接就業者,則以選擇專業為主,畢竟剛畢業時,就業與專業有很大的關聯。
報省內高校還是報省外高校?
在昨天的咨詢會現場,明顯存在冷熱不均的現象,省內高校每一個咨詢臺前都是人頭攢動,而另一邊的省外高校卻是“門前冷落鞍馬稀”。
面對幾百所高校,究竟是該報省內高校還是報省外高校?夏正方分析認為,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上了“一本”分數線的考生相當一部分是準備考研的,選擇省外高校更加合適,因為相對而言,省外優秀高校更多。而“二批”考生多數畢業后直接就業,更適合報考省內高校,他們選擇省內高校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省內“二批”院校與外省多數院校相比,無論是教學質量、硬件設施,還是辦學理念都相對占優勢,且辦學、招生、收費相對規范;二是入讀省內高校,實習機會相對較多,家庭的人脈關系也相對較多,有益于今后就業;三是省內讀高校,走上社會后會擁有更豐富的“同學資源”,有利于事業發展。
志愿次序該怎么排?
如何安排前后志愿的順序?考生對此深感矛盾。夏正方說,一般而言,志愿(院校志愿、專業志愿)是要有分數梯度的。但從學生心理角度而言,更應該根據自己喜歡程度來排序,否則最喜歡的志愿本來是可以錄取的,卻會因為按分數排列而錄取到一般喜歡的志愿。
中外合作項目該如何選擇?
這幾年,中外合作的高校招生項目越來越多,面對類型眾多的中外合作項目,該如何選擇?這也是考生與家長糾結的事。據了解,目前中外合作項目主要有:招生計劃外的中外合作,招生計劃內的中外合作,也有1+3、2+2、3+1、4+0等模式,還有交換生、海外學習、學分轉移、專升本、本升研等類型。夏正方建議考生,同樣計劃外和計劃內的,最好選擇計劃內的,如果考生選擇計劃外的中外合作,則必須要確保能夠到外方高校就讀,同時一定要了解中外合作外方院校的具體性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