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曉燕:候先生 候年庚
桂曉燕
后天就是9月10日教師節。“候先生,候年庚”這句寧波老話,與教師有不解之緣。它最早來源于舊時為孩子聘請“教書先生”。寧波舊俗,孩子長到七八歲時,家長要送其到私塾讀書,或者延聘老師來家中執教。聘請老師的,家長事先要請人卜卦,選擇吉日,這就叫做“候先生,候年庚”。后來慢慢擴展到其他方面,凡是要選一個好日子,請人做某一件事情,都可以說是“候先生,候年庚”。
按照中國的傳統,稱先生是要有資格有條件的,不是阿狗阿貓都可以稱先生。《辭海》對“先生”一詞的釋義,一是父兄,二是老師,并“引申為對年長有德業者的敬稱……也泛用為對人的敬稱。”總之,被稱為先生的,應該是值得尊敬之人。
尊師重教,是我們寧波民間風俗中的一大亮點。以“寧波幫”興教辦學的事跡為例,就有許多動人的佳話。如香港娛樂業巨子、鎮海人邵逸夫,連年向祖國內地捐贈巨款,用于教育事業,累計捐款47.5億港元,建造學校、教學大樓、圖書館等各類教學設施達6013個,令人嘆為觀止!邵逸夫先生歷年還向內地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捐助超過100億港元。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方面的申報,將中國發現的第2899號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舊金山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嗨,今天正巧是9月8日。
中國古代最高規格的“候先生,候年庚”,當數每年的孔子誕辰日,地方長官率眾到孔廟祭拜孔子。孔子是中國資格最老、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教書先生嘛!
您知道唐宋時期,我們鄞縣的孔廟在哪里嗎?就在市區寧波市第一醫院這個位置。現在第一醫院的大門,在醫院北側,面向車水馬龍的柳汀街;而在醫院的南側,面向幽靜的縣學街,有一座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的牌樓式門樓,這就是始建于唐代元和九年(814年)鄞縣孔廟的欞星門。相傳欞星是天上的文星(文曲星、魁星),專司人間文運功名,欞星門是孔廟的標配。這座欞星門,曾經是第一醫院的大門,后因門前的縣學街較窄,醫院的大門改到了柳汀街一側,這里就成了后門。
北宋慶歷八年(1048年),27歲的鄞縣縣令王安石“以廟為學,鄞縣始有縣學”。也就是說,日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當時的文學青年王安石,為促進治下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利用孔廟,辦起了當地的最高學府。縣學街也由此得名。原來,這一座門樓,一條街道,蘊含著寧波的千年文脈。
也許有讀者要問:鄞縣孔廟,為什么不是建在鄞縣(今鄞州區),而是建在現在的寧波老市區?要說明的是,鄞縣是寧波最古老的地名之一,早在公元前222年,秦朝就在今寧波境內設置了鄞、鄮和句章三縣。由于歷史的沿革,同樣是“鄞縣”一名,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范圍。王安石時期的鄞縣,范圍相當大,東到今北侖穿山,西到今海曙它山,都在鄞縣境內,縣治就在今天的海曙區,當時屬于明州。
到了明代,明州成了寧波。延續了唐風宋韻的老寧波人,講究“候先生,候年庚”,講究孩子開筆拜師的第一天。這一天,孩子要穿新衣服,戴書生帽,背新書包。家人要向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分贈“上學團”。顧名思義,“上學團”體現了孩子上學的喜慶,它是寧波特色名點金團的一種。最常見的金團,是印著龍鳳圖案的“龍鳳金團”;而印著鯉魚跳龍門圖案的,就叫做“上學團”。
總而言之,我們寧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今天,在迎接教師節到來的日子里,讓我們特別強調一下對教書先生的尊敬,是很有必要的。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