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 推進寧波經濟高質量發展
傅 曉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多次強調:寧波要主動接軌、加強協作、發揮優勢、實現共贏,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合作與發展。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考察時又強調,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彭佳學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以滬甬合作為重點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體化和高質量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兩個關鍵詞,寧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心系國之大者,主動落實國家戰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格局中,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在與上海等國家中心城市協同發展中提升自己的實力,為全省、全國大局多挑擔子、多作貢獻。
充分認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融入國家戰略
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為相關城市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長三角地區應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勇當我國產業和科技創新的開路先鋒、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對寧波來講,需要充分認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的機遇。
第一、港口布局的優化整合帶來的機遇。港口發展的一體化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寧波舟山港要鍛造硬核力量,長三角組合港的建設進一步明確了寧波舟山港綜合樞紐港的地位,長三角港口發展將形成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共同帶動的格局。特別是在雙循環的戰略格局中,寧波舟山港離國際航道近、吞吐量大、大宗商品集散便利、集裝箱海鐵聯運便利、靠近民營經濟腹地的優勢將進一步發揮。這為寧波舟山港加快從大港向強港轉型提供了戰略支撐。港口地位的提升和向強港的轉型必將帶動產業的提升和城市配套的完善,必將促進寧波對外開放各區域合作的發展。
第二、產業和科技創新協同帶來的機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產業和科技創新產業協同是關鍵,要加快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加強產業分工協作,形成長三角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一體化帶來產業的調整和產業鏈的重新布局,對每一個地方都是機遇。創新鏈的打造必然帶來創新成果的外溢,這些成果的轉化也會帶來機遇,很多地方在上海建立科技飛地,實際上就是要抓這個機遇。更重要的是在長三角產業和科技協同創新中,國際和國內的產業和創新資源向長三角地區轉移,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長三角加快布局,抓住了這次機遇就能帶動產業優化升級。比如,半導體和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在上海集中布局,周邊地區都有機遇。在科技創新方面也有許多平臺在建設,G60科創大走廊、滬杭甬產業科技創新帶都在規劃建設,搭上了就是機遇。
第三、龍頭產業優化布局和向長三角集聚帶來的機遇。世界500強企業例如通用電氣、西門子、飛利浦等圍繞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優化布局,大型央企例如中國船舶、中國中鐵把總部遷到長三角或者組建長三角總部,龍頭民營企業也在進一步優化長三角區域布局。抓住了龍頭企業就抓住了產業鏈的核心,也就抓住了創新的主體。
第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協同提升帶來的機遇。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支撐高水平的產業,新的基礎設施支撐新的經濟。高鐵建設、軌道上長三角的打造將大大便利城市之間的連接,同時帶動沿線城鎮快速崛起。速度的提高、空間連接的便利對企業來講意味著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高速泛在的互聯網特別是物聯網建設將為很多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供支撐,數字經濟、平臺經濟、體驗經濟要建立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設施上。
抓住戰略機遇,揚長補短提升寧波經濟發展質量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求改變原來城市之間過度競爭的局面,實現城市之間的協同。對寧波來講主要是與上海的協同,推進港口由生產服務配套向資源配置樞紐轉變、產業由特色配套向高端引領轉變、城市服務功能由民生兜底向創新引領轉變、基礎設施由同步保障向超前支撐轉變,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中。
第一、促進港口由生產服務配套向資源配置樞紐轉變,鍛造硬核力量。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但口岸進出口不到上海的五分之一,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大宗商品交易和貨物中轉量也遠遠低于上海。國家既然賦予了綜合樞紐港的定位和在長三角組合港建設中戰略支撐地位,就不僅要在擴大吞吐量上下功夫,更要在做大貿易和交易、提升港航服務業、擴大港口發展空間上下功夫。一要集聚國際貿易主體,爭取口岸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瞄準國際貿易龍頭企業如新加坡的托克集團、日本的三井物產、國內的中化集團、中糧集團、物產中大等,研究落戶條件,爭取到寧波發展。二是做強大宗商品交易。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合作,爭取實現期限貨交易的一體化,拓展寧波大宗商品交易的空間。三是在北侖規劃建設航運服務業和港口物流業集聚區,讓航運服務業和港口物流業真正落地。四是調整優化北侖區域布局,給港口經濟特別是商品配送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真正把通道變為樞紐。要充分發揮浙江海港集團的平臺優勢,推動海港集團更好地參與寧波的開發建設。
第二、推動產業發展由特色配套向高端引領轉變,推進產業升級。寧波產業特色配套多,隱形冠軍多,專精特新企業多,但集中于傳統產業領域多,中小企業多,龍頭企業少,在產業鏈中的引領作用還沒有發揮。要圍繞三大科創中心建設,著眼于和上海的協同,依托化工、汽車、精密機械等良好的基礎,抓住產業鏈上的關鍵節點,把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作為重點,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一是提升各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功能定位,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對標蘇州產業園等先進開發區努力實現向高新技術產業區的轉型。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和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努力提升產業準入門檻,真正成為智能制造中心和產業鏈創新中心。二是引進和培育頭部企業,強化龍頭企業的帶動功能。產業鏈和創新生態都是靠龍頭企業帶動的。要堅持培育和引進并重,推動有條件的隱形冠軍向龍頭企業發展,同時對寧波產業配套情況進行摸底,努力引進相關的龍頭企業。要推動龍頭企業整合資源,建立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三是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利用信息技術、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紡織服裝、化工材料、汽車配件等行業的轉型升級。四是推動現代服務業的同步發展。著眼于培育新的業態,大力發展平臺經濟、體驗經濟、共享經濟,建設消費中心城市。
第三、推動城市服務由民生兜底向創新服務轉型,提升城市能級。滬杭甬產業創新區正在規劃建設,要以甬江科創大走廊建設為重點,融入區域創新體系。新產業革命下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需要強大的城市功能配套和創新機構支撐,寧波的城市能級需要大幅提升才能滿足創新的需求。一是加強創新社區、創新街區的建設,努力集聚創新資源。最關鍵的創新資源是人才,要著眼于提供全生命周期和工作、生活、再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務,把集聚人才的社區、街區建設好,把人才發揮作用的科研機構培育好、建設好。二是創新金融服務功能。科技創新的突破必須有金融創新的支撐。要鼓勵總部在寧波的銀行建立科技分支機構,引進硅谷銀行等以創新為主要功能的銀行,完善服務創新的金融體系。要利用國家給長三角區域的金融扶持政策,吸引創新基金的集聚,開發創新債券等新產品,形成扶持創新的金融工具。三是提升教育和醫療衛生服務功能。人才需要更高質量的教育和醫療衛生服務,要加快建設寧波諾丁漢大學燈塔研究院等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機構,強化中科院材料所的教育培訓和科研服務功能,為高層次人才的教育培訓提供支撐。努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智慧醫療平臺,共享上海等地的高端醫療資源。
第四、推進基礎設施由同步保障向超前發展轉變,強化支撐能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求加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特別是軌道交通和信息基礎設施要加快建設,對寧波這樣的港口城市來講,要在雙循環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必須堅持基礎設施超前發展,用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支撐高質量的經濟和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建設。一是建立海陸空一體化、港口交通和區域交通、城市交通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加快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建設,融入上海大都市區一小時交通圈;加快甬臺舟一體化軌道交通建設,強化寧波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建設和余姚、慈溪、寧海、象山的城際鐵路,增強寧波中心城區的吸引力。著眼于港口的長遠發展,加快建設集裝箱專用通道,發展海鐵聯運,徹底解決港口運輸滯后的問題。加快建設連接空港和都市區重點區域的快速通道,提升空港的發展水平。二是建立支撐港口、城市和產業發展的現代化信息基礎設施。實施信息化基礎設施升級工程,加快布局高速泛在的互聯網,建設與港口、城市和產業發展配套的進出口貿易數據中心等大數據平臺,掌握重要的數據資源。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工業應用軟件的開發。依托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信息網絡運營商,加快5G基站建設。三是完善新能源設施布局。引進國電等先進央企,利用豐富的海上風電資源,加快發展海上風電。超前謀劃和布局氫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把能源發展轉變為強大的基礎產業。
強化頂層設計和項目支撐,把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實績
機遇稍縱即逝,遠謀決勝未來。搶抓機遇要強化頂層設計,對寧波融入長三角、推動高質量發展進行再謀劃、再部署。要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跳出一畝三分地的思維,跳出寧波看寧波,跳出寧波發展寧波,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大局中明確自己的定位和目標,做強長三角金南翼,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標桿城市。
搶抓機遇要強化項目支撐,爭取落地落實。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重大的引領性項目都是謀劃出來的。要圍繞著寧波新階段新使命、硬核力量鍛造、當好模范生、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建設謀劃一批支撐性、引領性、功能性的大項目,建設好滬浙合作發展區等功能性大平臺,把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
搶抓機遇要區縣(市)聯動,全市一盤棋。余姚、慈溪、北侖、鄞州等區市要利用原來良好的工作基礎,對接上海等地的先進區和新片區重大功能區,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搶抓機遇要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發展動力。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市場化改革為主要方向,堅持黨建引領、整體智治,政府有為、勇于擔當,提升政府效率,催生企業動力,激發社會活力,搶抓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推進寧波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市社科院(市社科聯)黨組書記、院長、主席】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