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雙劍:文化強國應“強”在哪兒
http://www.iczekk.cn 中國寧波網2025-05-14 08:33:50稿源:北京日報
戈雙劍
文化強國包含著深厚的質量意蘊和價值邏輯。“高質量”是文化強國的核心內涵,提升質量是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動能,既彰顯了價值訴求,也提供了方法路徑。
從宏觀質量視角解析“強”的內涵,至少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價值性質量,文化強國的“強”應體現為強大的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需通過高質量的文藝作品、文化產品傳遞價值認同。二是結構性質量,文化強國的“強”指向文化體系的結構優化,如“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的指標要求,包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提升等量化指標。三是可持續性質量,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的7.44%,這種增長質量的持續性印證了“強”的動態演進特征。
從量質辯證法視角來看,“強”的核心所指為發展質量。區別于“文化大國”的規模表征,“文化強國”強調文化發展的結構優化和效益提升,其本質是文化發展范式的轉型升級。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本體質量,即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內在價值含量,體現為思想深度、藝術水準與審美價值等內容;二是過程質量,即文化生產傳播的標準化與創新性,涉及技術標準、工藝流程、管理規范等內容;三是效能質量,即文化影響力的輻射廣度與滲透深度,涵蓋價值認同度、市場占有率、國際傳播力等內容。
從不同角度對文化強國建設進行質量意蘊的分析,既明確了質量是文化強國本身的質態規定,也彰顯了從質量維度來分析文化強國建設的創新價值,這有助于超越規模邏輯的范式轉型,防止陷入“數量崇拜”的誤區,推進解決文化“大而不強”的現實問題。
(作者為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院長)
編輯: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