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平:選優配強鄉村振興“領頭雁”
陳安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明確要求“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今年以來,各地陸續迎來新一輪村級組織換屆,全心全力選準選好班子是換屆的首要任務。立足夯實黨的執政之基,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鍛造一支政治堅定、本領過硬、群眾信賴的基層鐵軍,為打造新時代“千萬工程”的典范樣板提供組織保障,具有重大意義。
沉下心調研,找準矛盾點
村級組織換屆涉及面廣、情況復雜,要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深入調研找準病灶、摸清家底,確保換屆工作靶向精準、有的放矢。
走訪上力求用心用情。堅持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叩開民心,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全面摸清換屆相關基本情況,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抓住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班子隊伍建設等換屆工作中面臨的主要矛盾以及潛在風險,做到腳上多留點泥巴、耳上多留點百姓話語、心上多留點群眾訴求。
內容上力求全面客觀。結合換屆所需,推動民政、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全面摸清行政村內村莊情況,詳細掌握人員信息,梳理形成村情畫像“一張圖”,做到數據一網打盡、情況一目了然。
作風上力求實事求是。沉下心來切實改進換屆調研的作風,真正做到不搞形式主義、不走過場,真正掌握影響班子運轉和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要壓實鄉鎮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的工作責任,敢于走進班子軟弱、經濟困難、問題突出的行政村,直面主要矛盾、解剖根本原因,在全面了解行政村情況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筑同心聚焦,選好領頭雁
堅持把選優配強領頭雁作為重中之重,堅決把牢人選入口關、能力關、群眾關,全力鍛造一支政治堅定、本領過硬、群眾信賴的頭雁隊伍,推動實現“選好一個人、造福一個村”。
統籌謀劃“搭架子”。要強化頂層設計,綜合考慮村班子成員配備、結構優化,提出年齡、學歷、資歷、能力等標準要求。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切忌搞“一刀切”。要抓住村黨組織書記是否調整這個重點,對按照制度規定或工作需要退出或轉任的,要多聽黨員意見、多評業績表現、多看群眾口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作出決策。
嚴把標準“定調子”。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格頭雁人選標準,將“兩個維護”貫穿人選研判全過程,做到首關不過、余關莫論。堅持廣開賢路、不拘一格,持續深化后備力量培育儲備,重點從農創客、退役軍人、新就業群體中物色儲備主職后備人選,不斷壯大頭雁人選“蓄水池”。要堅持組織意圖和群眾意愿相統一,多聽取老書記想法,做到好中選優、優中選強,并通過規范程序形成人選方案。
立體賦能“壓擔子”。村級組織換屆后開局很重要,對新班子尤其是新書記,要堅持“扶上馬、送一程”,鄉鎮黨委要結合實際,幫助厘清發展思路、完善五年規劃、謀劃實事項目、完善規章制度。要強化幫帶指導,開展鄉鎮書記、聯村領導結對幫扶,適時召開鎮村聯席會議加強村級重大事項指導,整合資源強化土地、資金、人才等政策傾斜。
聚人心攻堅,理清新思路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因地制宜找準村莊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聚人心、破難題,推動從“一村強”到“村村強”的跨越。
堅持盤活產業,確保組織有錢辦事。集體經濟強了,組織說話才有分量、辦事才有底氣。要堅持因地制宜謀發展,深化運用新時代“千萬工程”經驗,探索土地流轉、物業經營、產業聯營等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用好強村公司、黨建引領“共富工坊”等帶富載體,“一村一品”打造鄉村旅游、紅色研學等特色產業,確保村村有項目、年年有分紅。
堅持平安建設,確保組織有法處事。把準村民委員會屬于自治組織這個重要定位,堅持以“四治融合”推動鄉村善治,持續強化法律規范普及教育,建立健全各類議事協商平臺,推動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探索開發數字化平臺,對電信詐騙、征地糾紛等鄉村高發問題掛牌整治,讓平安善治可知可感。
堅持制度規范,確保組織有章理事。堅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嚴格執行“五議兩公開”、“三務”公開等規章制度,全面規范議事決策、三資管理、工程招投標等工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事務在規矩中推進。
堅持抓人促事,確保組織有人管事。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黨員聚焦產業發展、矛盾調解等認領責任區、責任崗,形成書記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的良好氛圍。深化“村企結對”“校地合作”等模式,以黨建為紐帶爭取資源下沉,畫好助力鄉村振興最大“同心圓”。
葆初心勵志,擔當勇作為
村級組織換屆是基層組織建設的大事要事,要堅持壓實一條鏈、凝聚萬鈞力,將選優配強農村帶頭人的重大責任傳導到人、落實到位。
壓實責任抓統籌。黨委是村級組織換屆的責任主體,要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建立省市縣鄉四級聯動領導體系,將換屆成效納入黨政領導班子政治建設考察和黨建述職評議核心指標,明確由組織部門抓業務指導、紀檢監察機關抓紀律監督,對責任落實不力、問題整改不到位的地區實施“黃牌預警”,以責任倒逼推動工作落地,確保“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
分類指導強施策。重視改進工作方法,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開展工作,針對不同類型行政村差異化制定換屆方案。對集體經濟薄弱村,重點選派懂經營、善管理的干部,配套產業扶持政策;對矛盾突出村,堅持直面問題、動真碰硬,選配群眾工作能力強的干部,開展信訪積案攻堅;對基礎較好村,推動干部隊伍年輕化、專業化轉型,以分類施策破解“一刀切”困局。
分工協作聚合力。堅持系統性、整體性的原則,發揮黨委統籌協調作用,建立跨部門聯席會議機制,打破部門“數據孤島”和“職能壁壘”,推動組織部門主導的“人才選育鏈”、紀檢監察機關主導的“風險防控鏈”、農業農村部門主導的“產業振興鏈”深度融合。要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群眾參與”從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民主延伸,激活基層“自我組織、自我調節、自我服務”的內生動力。
(作者系寧波市黨建研究會會長)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