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以“一件事”為牽引提升治理效能
金觀平
新生兒父母可一站式申請聯辦出生醫學證明、預防接種證等多個事項;完成企業開辦手續,只需一杯咖啡的時間……以“一件事”把馬上就辦和辦成辦好統一起來,辦事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的意見》,把“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推動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加強部門協同和服務集成,將更好發揮牽引作用,有效完善數字時代政府治理體系、提升整體治理效能。
“一件事”,是生產生活中一個個完整的、集成的服務場景,往往需要多個部門、多個層級密切配合、同向協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初步實現521萬項服務事項和3.6萬多項高頻熱點服務應用的標準化服務,有力支撐著企業和群眾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在“高效辦成一件事”助力下,一件件關乎企業和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實現了從“多部門來回跑”到“一件事高效辦”。
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的便利化水平,此次印發的《意見》重點強調“常態化推進”“常態化實施”。常態化的著力點,放在了更好解決行政流程中各節點的難點與堵點上,將分散的行政資源整合為有機整體,使部門、層級、區域之間的辦事流程和治理機制實現更合理的銜接。這不僅僅是技術性的調整與優化,更是政府治理體系系統性重構的關鍵支點。將經營主體和個人全生命周期的需求納入“常態化”的觸達范圍,通過清單管理實現需求精準錨定與動態響應,這種以需求側倒逼供給側的路徑,又實現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治理的躍升。
“高效辦成一件事”是改革所向、發展所需、民心所盼,是一項系統工程。從馬上就辦到辦成辦好,更加需要數據共享與技術賦能的深度融合。在數據共享機制上,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加快落實《政務數據共享條例》,明確公共部門間數據共享的權責和流程;在技術融合應用上,穩妥有序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動服務模式從“能辦”轉向“智辦”,讓政務服務“走新”更“走心”。
治理體系的系統性重構,必然需要治理能力的整體性提升。扎實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既考驗著各地區各部門的標準執行、數據共享、新技術應用等是否到位,也要看各級領導干部、相關工作人員能力素養是否到位。進一步加強央地協同、部門協作、政社合作、政民互動,共同攻克改革進程中的難點堵點,進一步提升數據素養、系統思維、協同意識等復合能力,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建立本地區本行業特色事項清單并穩步實施,才能在高效辦好每一件關鍵小事的過程中,實現營商環境、政務服務環境、城市生活環境的不斷優化。
從馬上就辦到辦成辦好,這場改革還在路上。打破傳統藩籬、釋放數據價值、平衡地區行業差異等,都是“常態化”面臨的挑戰?礈柿司妥ゾo干,朝著“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務服務體系”的目標持續邁進,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治理支撐。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