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是寧波發展的法寶,如果說前二三十年寧波走了開放立市之路,那么新一輪寧波對外開放將是轉向開放強市。寧波要繼續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提升利用外資質量,擴大經濟合作交流,大力促進國際門戶城市建設,把開放強市叫響抓實。”在今年寧波市對外開放工作會議上,寧波市市長毛光烈對寧波的開放型經濟提出新要求。 做優產業結構 寧波是個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城市,對外貿易連續多年高速增長。2007年,全市對外貿易總額達到565.09億美元,經濟外向度達到122.7%,出口依存度為83.1%,外貿結構競爭力居全國各城市第一位。每4個寧波人中,就有1人的就業與外貿息息相關。 然而,在出口退稅率下調、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持續升值、勞動力成本提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以出口業務為主的寧波傳統外貿模式受到嚴峻考驗。 “關鍵是要繼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內外聯動,提升國際經濟合作層次。”這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寧波眾多外貿主管部門談論最多的話題。 “寧波保稅區作為具有特殊政策優勢的經濟功能區,將進一步發揮區域獨特的政策優勢,服務于浙江省和寧波市的對外開放及經濟發展,最大限度地釋放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包括產業的梯度轉移、產業鏈的銜接。突出對進口貿易、服務貿易等方面的扶持。進一步完善液晶產業配套環境;重點發展國際采購配送、進口分撥、轉口貿易等。”寧波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副主任夏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悉,在這個僅6.2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上,今年1月至4月完成生產總值45.8億元,財政收入9.38億元,進出口總額38.79億美元。目前,該區聚集了一批以液晶光電、集成電路和計算機等為主體的高科技制造業。通過實施區內與區外聯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聯動、生產制造與科技研發聯動發展,全面提升高科技制造業的集聚度、規模和能級,使高科技產業呈現出倍增式發展的態勢。區內龍頭企業奇美電子今年1月至4月實現加工貿易出口8.57億美元,占寧波市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的22.12%。 作為寧波對外開放前沿陣地的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花大力氣引進現代服務業項目。以北侖國際現代物流園區等功能區塊為依托,優先發展港口物流業和航運服務業。繼美國安博公司、普洛斯等國際物流巨頭入駐后,日前又有全球頂尖級工業地產集團——澳大利亞嘉民集團投資2050萬美元的第三方物流項目落戶于此。 做實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集中體現了這個城市在海內外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對外開放的整體水平。要將寧波轉變成開放強市、國際門戶城市,這張牌不能少。”毛光烈這樣說。 其實,近幾年來,寧波一直在努力打響這張牌。 比如以上海世博會為契機,全力打造國際會展之都的這張城市名片。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舉辦以進口機械裝備為主要內容的國際進口內貿展10個;與國內各大城市聯合互動的全國性出口外貿展10個;以各縣(市)、區產業發展為主要特征的特色出口展10個。培育具有國際影響的品牌展3個、在國內有影響的品牌展5個;基本形成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要特征的國際會展之都的產業框架。 借助杭州灣跨海大橋,打響“長三角”亞太國際門戶重要組成部分的品牌。大橋的建成開通,讓寧波由交通末梢,變成了連接上海、蘇南和溫州、臺州、舟山的樞紐城市。寧波也將因橋而成為“長三角”核心副中心,與上海相輔相成,功能匹配,初步建成全國港口型物流樞紐。 與國際規則接軌,優化政務服務,打造對外開放的優質服務區。毛光烈表示,提升內外對接水平,需要以完善服務體系為基礎。順暢的內外對接系統是有效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必要條件,只有提升內外對接水平,才能有效增強在區域內的輻射力,增強開放服務的能級,真正形成寧波作為國際化服務城市的品牌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