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游客如潮的象山松蘭山海濱。(楊忠華 攝)
本報記者 吳俊琦 實習生 孔 穎 通訊員 莫愛萍 徐 蕙
核心提示
寧波旅游,正在因一座世界最長大橋而改變。
最新出爐的2008年上半年寧波市旅游經濟運行分析顯示,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開通,寧波已從原來的交通末端變成真正意義上長三角南翼交通樞紐,由此促進寧波旅游業開始進入全新發展態勢。寧波旅游開始進入以上海為核心的“兩小時旅游圈”,并正在借勢構筑滬杭甬“城市金三角”旅游發展格局,從而成為長三角最佳旅游目的地。
三個關鍵詞
“大橋時代”初露端倪
關鍵詞一 井噴現象。隨著杭州灣大橋建成通車,寧波周邊城市踴躍而來的旅游客流,使我市短線游客量大幅度增加,出現了客流“井噴”現象。全市各大主要景點接待出現了“平日變雙休日,雙休日變黃金周,黃金周成黃金月”的現象。上半年,寧波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7.62萬人次,同比增長17.4%;旅游外匯收入2.187億美元,同比增長14.26%。接待國內旅游者1670萬人次,同比增長10.3%。旅游總收入218億元,同比增長15%。全市主要旅游景區共接待人數1342.23萬人次,同比增長19.17%。其中,奉化市接待314.13萬人次,居全市縣(市)區之首。
關鍵詞二 上海市場。借助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后的交通優勢及前期的大力推介,上海市場份額得以進一步拓展。上海最大旅行聯盟之一的上海遠見聯盟,在5月份組團1.64多萬人來甬旅游,增幅在16倍以上。上海大通旅行社和春明旅行社也在該月組織1萬多人來甬旅游。據統計,僅5月份,上海游客就“井噴”式地增長220.38%。一時間,象山的漁港海濱、東錢湖、余姚的天下玉苑、江北的慈城古城等我市各大主要景區的上海游客接待量持續大增。
關鍵詞三 入境旅游。今年上半年,全省入境旅游出現負增長,杭州、嘉興等入境旅游團隊有所減少。而寧波卻依托大橋優勢,入境旅游依然呈穩步增長態勢。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入境游客37.62萬人次,同比增長17.4%。其中,接待外國人24.112萬人次,港、澳、臺共13.5萬人次。
三大主業
經營格局美麗“轉”身
格局一 飯店業供求格局變化,經營效益有所提升。由于杭州灣大橋開通帶來的巨大客流,我市旅游飯店原有接待格局發生改變。以往“只接散客,不接團隊”的做法已成歷史,中低檔和部分高星級旅游飯店紛紛“搶灘”旅游團隊客源。其中,品牌連鎖的經濟型酒店成為客源接待的主力之一。
隨著本地休閑旅游興起,臨近風景區的特色休閑度假酒店時常“爆滿”,特別是位于溪口、商量崗、四明山、松蘭山等重要景區、山區和濱海飯店,周末和節假日期間經常出現“一房難求”現象。據統計,1月至6月,全市旅游飯店平均客房出租率為64.19%,同比增長4.7%。
格局二 旅游景區游客接待總量持續增長。全市各大景區景點上半年累計接待游客1342.23萬人次,同比增長19.17%。其中僅6月份,同比增長62.58%,遠遠高于平均增速。成千上萬游客多慕“大橋”之名而來,旅游路線也多以“1+1”型的一日游為主,即以大橋(主體吸引物)加市內的一個景區(點)為組合。這種模式使得臨近杭州跨海大橋區域的景區(點)游客量迅猛增加。丹山赤水、慈城古鎮、大橋生態農莊等景區5月份同比增長幅度都超過50%,有的甚至達75.77%。
格局三 旅行社經營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和機遇。受上半年股市、物價上漲等外部因素和國內汶川地震等內部因素影響,游客出游熱情銳減,給寧波旅游業帶來了嚴峻挑戰。面對困境,我市旅行社迎難而上,尋找到了一些新的業務增長點:一是結合大橋旅游推出的二三日短線游新產品,受到市場歡迎,部分國內社當月組團量增長近30%;二是得益于大橋交通便利,上海、南京等周邊地區的周末商務市場具有巨大潛力。三是一些旅行社開辟的“代訂房”業務,取得了較好收益。
借力大橋寧波旅游欲出新招
策略一 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在景區建設方面,改造通往各大景區的道路,完善標識系統,并采取切實措施優先擴建游客增速大的景區停車場,以解決游客停車難的問題。在住宿接待方面,充分挖掘現有接待設施的接待容量,并降低家庭旅館的進入門檻,加強管理和服務力度。為方便游客采購,景區內還可設置景觀型購物店,主要經營旅游紀念品、土特產品等。正在積極籌劃中的旅游集散中心,將著力打造成集散客自助旅游、旅游咨詢、票務預訂、旅游產品銷售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旅游超市和吃、住、行、游、購、娛等互聯互通的服務平臺。
策略二 加強自助游服務系統建設。首先,在杭州灣大橋出口、高速公路、景區等地修建足夠的服務站、停車場,并在這些場所建立有關娛樂設施等資訊查詢系統,進一步完善散客、自駕游服務設施。其次,編制和完善“寧波市自駕游指南”等,全面規劃和整改旅游相關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標識標牌。再次,選擇遠離中心城區、自駕車游客比重大的大型景區建設自駕車營地,規劃在四明山旅游區、東錢湖旅游區、象山海濱旅游區內建設若干中小型汽車營地,使之成為集餐飲、住宿、休閑、購物為一體、為自駕車游客提供服務的旅游新業態和聚集區。
策略三 鼓勵營銷方式創新,積極開拓網絡營銷。首先,鞏固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旅游市場,將實施對接世博會行動計劃,精心設計和開發旅游產品。其次,進一步拓展境外重點旅游市場,加強對日韓、港澳臺等重點境外市場的宣傳促銷。再次,調整營銷手段,對散客、自駕游開拓網上營銷業務。
策略四 完善旅游產品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將加強功能性的項目建設,以連接不同旅游資源,連點成線,適時推出各種不同類型、適合不同市場的旅游產品。同時提高旅游產品的品位和檔次,推進旅游行業的服務與管理標準化,分類制定旅行社、景區(點)、農家樂、自駕車營地和生態旅游景區等服務規范和質量標準。
策略五 加強旅游教育培訓,加快培養各類旅游人才。將以導游資格考試等旅游服務專題培訓為基本抓手,推動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提升,并著力打造一支能夠經營和管理海洋旅游、康體旅游等新興領域旅游的人才隊伍,更好地引領旅游業發展和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