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盧科霞 實習生 張晨憶 通訊員 楊益)9月6日,北京殘奧會開幕。昨天,記者從團市委獲悉,我市10名殘奧會志愿者已到達北京,并于今天開始正式投入老山自行車場館的志愿服務。
我市的10名殘奧會志愿者,分別是寧波大學的崔振峰、周俊男、李威、韋薇、黃益菲、吳靜、陸宏成、顧盈瑜、陳嬌龍及寧波工程學院的劉安平。
在這些志愿者中,只有一人不是學生,他叫崔振峰,寧波大學外語學院的老師,今年30歲。說起為什么會和自己的學生爭著當奧運志愿者,崔振峰說:“2001年3月至2002年9月,我在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沒事時喜歡去看看體育場館,當時我總在想,奧運會舉辦的時候,我就來做志愿者。”
在一群80后、90后的志愿者隊伍里,崔振峰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哥哥”,不過他說,雖然來北京才5天,但小妹小弟讓他學到不少東西:“他們很直率,很直接地表達著感情,比我們這一代人更加靈活機敏,更具團隊精神。”
“由于各個場館的安排不同,因此我們同學的服務時間是有所不同的。不過最早一班上崗的同學需要早上6點從學校出發,最晚的一班晚上12點才能從場館返回。一天至少要工作10小時,這比奧運會志愿者的工作時間要長。”崔振峰說。
寧波大學的侗族學生韋薇成功入選奧殘會志愿者,在老家貴州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后,既興奮又自豪,鄉親們奔走相告,韋薇一時間成為村里的新聞人物。韋薇說:“除了服務好殘奧會,我們還打算趁機去看看鳥巢、水立方,看看美麗的首都。”
劉安平是來自寧波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的一名大三女生。與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她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國際自行車聯盟的官員,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日常的接待事務。因為殘奧會還沒有正式開始,她現在正處于全天待命狀態,為殘奧會更好地服務做著前期準備:“現在狂練英語和德語,腦子里想著一個場景,然后用外語流利地表達。”參與殘奧會的,可以面對殘疾朋友這一特殊群體,她說,她會以百倍的耐心、細心、再耐心,真誠地為他們服務。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80后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