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松才
明天,上海世博會“寧波特別日”活動將在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全球城市廣場舉行。
8月1日,在寧波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歷史上意義不同尋常。1984年8月1日,鄧小平同志在北戴河聽取谷牧同志關于沿海開放城市和對外開放工作的匯報時指出:要“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寧波幫”是寧波商人在開展商事活動中逐步形成并發展起來的一種群體稱謂,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商幫,有“無寧不成市”的美稱。“寧波幫”也是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代偉人均關注并作出過重要指示的惟一商幫。目前,有30多萬“寧波幫”活躍在全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26年來,遍布世界各地的“寧波幫”為家鄉的公益、教育、醫療等事業慷慨解囊,為寧波的經濟建設獻計出力,昭示了海外游子的拳拳之心。據不完全統計,1984年至2009年間,海內外“寧波幫”給家鄉的慷慨捐獻超過13億元人民幣,捐贈額常年保持在5000萬元以上。加上在內地其它省市捐資興辦的5000多個各類公益事業,“寧波幫”捐資總金額已超過78億元人民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海外華僑華人的第二、三代逐漸成為當前華人社會的中堅力量,“寧波幫”新生代秉承老一輩“寧波幫”的家國情懷和創新開拓精神,繼續關注、支持祖國和家鄉的建設,出現了“父子共捐、夫妻共捐、兄妹共捐、朋友共捐”的感人場景。“寧波幫”代表著寧波優秀的群體,是寧波人民的驕傲;“寧波幫”精神集中體現在:樹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懷、不甘居人后的開拓精神、大海容百川的開明思想、至實而無妄的誠信品德、勵業重義理的互助風格,這是寧波人民彌足珍貴的財富。為了對26年前小平同志發出這一號召的紀念,也為了充分展示寧波開發、開放、開明的城市秉性和“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城市精神,上海世博會“寧波特別日”活動特確定在這一天舉行。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寧波自古以來便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早在春秋時代,寧波一帶就設有商港進行海外貿易;唐宋元時期,寧波成為中國三大外貿口岸,與亞非歐三大洲通商貿易;明清時期,寧波成為對日“勘合貿易”的唯一口岸。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因開放而重新崛起,從曾經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發展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開放大市,并正在加速向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轉變。
鄧小平同志提出:要“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這不僅僅是對海內外“寧波幫”建設家鄉的有效推動,更是對寧波改革開放事業的鼎力推進。改革開放30多年來,寧波開放型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輝煌成就,在全國、全省的地位不斷提高,成為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其主要表現為:外貿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增長方式明顯轉變;外資領域大大拓寬,引資質量快速提升,開發區域轉型升級;外經規模在省內保持“半壁江山”的領先地位,“走出去”效應日益顯現。
在外貿方面。寧波緊緊抓住我國加入WTO的良好機遇,利用優越的港口優勢和深厚的商貿傳統,基本確立了外貿大市地位,外貿綜合競爭力連續多年居全國城市外貿競爭力前五位。
——進出口額快速增長。1950年,我市出口商品供貨值僅361萬元,1978年達1.37億元;至2008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678.4億美元,其中出口463.26億美元,進口215.14億美元,分別是1988年開始自營進出口時的443倍、433倍和466倍。寧波的人均外貿額已超過1萬美元,比全國人均外貿額(約1700美元)高出約5倍,已達到或接近日本、意大利等發達國家水平。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向來以外貿著稱的寧波成為受沖擊最早、影響最深的城市之一。但在當年世界貿易的暗淡氛圍中,寧波外貿交出了一份頗有亮色的答卷,成功保穩促調,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09年寧波市全年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為608.1億、386.5億和221.6億美元,進出口和進口均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寧波的一般貿易出口額占全國的比重達到5.5%,同比增加0.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全國每做100美元的外貿出口生意,其中有5.5美元是由寧波人完成的。今年上半年,寧波對外貿易快速恢復。全市自營進出口總額完成390.7億美元,增長49.1%;其中進口152.9億美元,增長66.3%;出口237.8億美元,增長39.8%;6月當月出口額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寧波的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幅全部高于全國、全省水平,均居計劃單列市首位;規模僅次于深圳,居計劃單列市第二位。
——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新中國成立初期,寧波的出口商品主要是農副土畜產品,1958年輕紡產品有所發展,1973年五金工具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1978年后,機械設備、電子儀表、化工產品發展較快;如今寧波出口商品已轉變為以機電產品、紡織服裝、高新技術產品以及其他附加值較高的商品為主的格局。出口商品品種也從1949年的14種,至1990年增至839種,如今涵蓋了全部22大類的上萬種。2010年上半年,寧波機電產品出口135.27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6.9%,占比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液晶顯示板、汽車零件、軸承、半導體器件等是拉動機電產品出口的增長點。寧波進口貨物以資源型產品和原輔材料為主,進口1億美元以上商品達31個。
——自主品牌建設取得成效。自1980年至1990年,全市共有245種出口商品被評為國際、國家、部和省的優質產品獎,獲獎總數532項。目前,寧波已形成國外、部、省、市、縣(市)區五級出口品牌建設體系,其中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中國出口名牌”20個,約占全國總數一成,居全國所有城市之首;“浙江出口名牌”70個,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寧波出口名牌”90個,涉及機電、紡織服裝、輕工工藝、建材冶金等多個特色產業。目前,自主品牌出口比重約占全市外貿比重超過16%,機械、文具等產品領域的自主品牌率達45%以上,還涌現出雙鹿電池、貝發筆、海天注塑機、永發保險箱等130多項全國“單打冠軍”。
——新興市場不斷開拓。1988年開始自營進出口時,寧波的商品銷往70個國家和地區;現在,寧波已經與世界上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直接貿易往來。世界上絕大多數地方都使用著“寧波制造”,其中歐盟、美國、日本、東盟、香港是寧波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年出口額都在20億美元以上;對拉美、東盟、非洲三大新興市場的出口占比達17.2%。
——外貿隊伍不斷擴大。改革開放后,寧波國有外貿企業率先通過股份制改革,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逐漸成為外貿主力。1991年,寧波有1476人獲得外銷員、單證員等崗位證書;如今,每4個寧波人中就有1個人從事與外貿相關的行業,形成了千軍萬馬做外貿的格局。
2010年上半年,全市有進出口實績企業9678家,其中出口實績企業8875家,進口實績企業3466家,同比分別增加1040家、908家和372家。而1988年時,寧波全市出口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僅4家;2009年,全市進出口超10億美元企業有2家,超5億美元企業10家,超億美元企業近百家,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編輯: 賴小惠糾錯: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