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農村電影放映幾年來農民群眾的反響如何?
關于農村電影放映情況,很多群眾反映在沒有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以前,有一些農村群眾好幾年都沒有看過電影,尤其是一些高山、海島、邊遠山區,農村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就更加突出,精神文化生活非常貧乏。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以來,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高山、海島、邊遠山區農民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也有了明顯好轉,2009年12月,對全市農村電影放映情況進行考核,從各縣(市)區250人的問卷調查中,滿意或基本滿意的農村群眾達90%以上,農村群眾將“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稱之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扶貧工程”。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是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推進的文化惠民工程,由政府購買服務,農民群眾免費看電影,以解決廣大農村群眾看不到電影的難題。寧波通過推進“萬場電影進農村”活動,已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一村一月一場免費電影”的目標。為了讓這一公益事業讓全國更多的農村群眾受益,在第四屆寧波農民電影節期間,中國電影集團農村發行放映公司、寧波農民電影節組委會發出倡議,希望寧波市富有愛心的企業和人士共同關心革命老區和西部地區農民的文化生活,向他們贈送電影放映場次,使這部分農村群眾也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電影文化,不斷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享受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果。
二、前幾屆農民電影節都放在寧波市區舉行。今年是第四屆農民電影節,且增加份量較重的《建黨偉業》全國農村首映式。為什么今年的開幕式會選擇在交通相對不便的象山舉行呢?舉辦這樣的活動對于推動象山的影視文化發展有何積極意義?
答:首先,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同志以及新聞界的朋友們對象山海洋文化、象山影視文化的關心和支持。我想,今年組委會把開幕式放在象山,應該是基于這么三點考慮:
一、象山與電影有著深厚的淵源。早在75年前取材于漁區生活、在漁港石浦拍攝的《漁光曲》,1935年參加蘇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展演獲得榮譽獎,是我國第一部獲國際獎的有聲電影。象山縣三面環海,一路穿陸,海岸線925公里,擁有656個島礁,素有“海山仙子國”和天然氧吧之美譽。象山境內群山連綿,海域壯闊,千港百灣,碧海金沙,擁有山、海、島、崖、灘、景、物等七大特色資源,整個象山就是一座鮮活的“影視之城”。象山秀美的山川、旖旎的海岸,為影視制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豐富的海島、海灘資源、優美的海島景觀,是拍攝海洋題材影視作品不可多得的外景地。象山的人文底蘊比較深厚,漁文化、海商文化、海防文化特色濃郁,可開掘具有社會影響和市場價值的影視題材。自然地貌的多樣性、濃厚的人文環境以及中國十大影視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的象山影視城為影視創作提供了絕佳的拍攝條件。
二、推介象山影視城的需要。自05年開始,象山已經投入3.6億元建成了神雕俠侶城、春秋戰國城、西游記果園、攝影棚等,總占地1091畝,開城以來,已經接待《神雕俠侶》、《趙氏孤兒》、《開天辟地》、《王的盛宴》等90多個劇組,在國內影視圈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今年已拍和在拍的有10多家,同比,增長210%,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拍攝總量,片約已排至年底。市領導對象山影視文化也非常重視,多次派調研組到象山調研、視察,要求在十年內把寧波影視文化產業區建成寧波文化產業上級示范區、影視文化創作集聚區,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全名片,并且努力打造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正是由于這樣的考慮,組委會把這么多的領導、專定、媒體請到象山,就是要推介象山影視城,爭取建成新一代功能聚合型的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
三、寧波“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的需要。大家都知道,寧波市“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已經出臺,寧波影視文化產業區作為市文化發展“1235”工程中10個文化發展集聚區之一已向公眾公告,明確要求建成14.7平方公里,以象山影視城為核心,體現海洋、海島、漁文化特色,建設影視文化和生態休閑旅游相給合的國家級影視基地。所以,要加快“十二五”期間寧波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就必須大聲吆喝。也正是緣于此,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與象山結緣。《建黨偉業》全國農村首映式暨中國(寧波)第四屆農民電影節開幕式落戶象山。7月15日晚,整個活動將在象山拉開序幕。屆時,《建黨偉業》攝制組的相關主創人員將與廣大觀眾見面,有關企業將向西部貧困地區捐贈《建黨偉業》等影片,中央電視臺將適時播出整個開幕式的盛況。歡迎廣大觀眾朋友和新聞界的朋友們來到象山,關注電影節,關注象山!
編輯: 莊伊嵐糾錯: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