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教育組委員潘宏偉(右一)、民革組委員邱衛東(右二)現場調研我市兒科門診。龔國榮攝
為了優化我市中心城區兒科醫療資源布局,2013年5月,市第二醫院、李惠利醫院開設了兒科門診,這也是我市民生實事工程項目之一。
半年多過去了,新設兒科的門診量如何?是否緩解了市婦兒醫院兒科的就診壓力?昨天下午,市政協委員邱衛東、潘宏偉到市婦兒醫院和市二院實地了解情況,傾聽民聲。
兩醫院兒科門診“冰火兩重天”
昨天下午,在市婦兒醫院的門診大廳內,擠滿了抱著寶寶看病的家長。在兒科候診區更加擁擠,連走廊上都被擠得水泄不通,現場空氣也變得渾濁,讓人發悶。一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交叉感染,給他們戴上了口罩。診室內,醫生被焦急等待的家長團團圍住。“為了節約病人等候時間,我們的醫生都忙得不敢喝水!”市婦兒醫院院辦主任章曉軍說。據介紹,市婦兒醫院兒科專家,一天就診人數少則80多名,多則上百人。1月1日,醫院門診總量6156人次,其中患兒占四成。
“就診空間太擁擠,人太集中,醫生太忙了!”邱衛東委員一連串的“太”字道出了市婦兒醫院的現狀。“醫生的工作環境,患者的就診環境都很不好,醫生像打仗,患者排長隊!”潘宏偉委員說。
在市二院的兒科診室,委員們看到的情況與市婦兒醫院大不相同。診室外安靜得讓人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走路,放低聲音說話。候診區里,一名年輕媽媽正在給寶寶調奶粉。兩間診室的門敞開著,一間沒有病人,醫生正在整理資料。另一間,一名媽媽正抱著寶寶看病,醫生輕聲細語地向媽媽交代藥品該怎么服用,其間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記者了解到,市二院兒科出診的都是副高以上的專家,雙休日照常開診。據介紹,市二院于去年5月份開設了一個兒科門診,配備了一名主任醫師。去年,8月份又增設了一個兒科門診。昨天下午出診的是副主任醫師顧美和主任醫師胡央波。顧美告訴兩名政協委員,現在開設的兩個兒科門診,一天加起來有六七十號病人。因此,分攤在每個病人身上的時間會相對寬裕些。聽了介紹后,兩位政協委員笑著說:“要是能把病人勻點兒過來就好了。”
編輯: 李霞君糾錯: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