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 今天上午,寧波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朱達發布寧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開通試運營相關情況,并向媒體介紹了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建設的主要特點
第一,貫穿了以人為本、人文地鐵的建設理念。大量采用方便舒適的雙向扶梯、殘疾人電梯、盲道等人性化設施;在各車站周邊設置公交停車場、出租車停靠站和自行車停車位,力求“零換乘”。引入商用運營商4G通信服務,自動售檢票系統兼容寧波甬城通IC卡,方便市民乘車。全線設全封閉聲屏障1.9公里,在居民和商業等敏感地段設置減震降噪措施。車站裝修結合地域特點以抽象藝術化的水流為文化載體貫穿全線,高架車站采用“揚帆起航”的造型,部分車站里設置了能映射寧波歷史文化特色的公共藝術墻。
第二、實現了軟土地質軌道交通施工安全管控。寧波屬于典型的軟土地基,地下車站和區間隧道都是在高壓縮性和易流變軟土中開挖。為了保障施工安全,寧波軌道交通地下車站基坑開挖,第一道支撐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支撐,嚴格控制結構變形;盾構采用精細化施工、通用環管片排版、同步注漿,隧道成功穿越天寧寺塔、鼓樓等文物區和奉化江。五年來,1號線一期工程全線出土350萬方, 15個地下車站均無重大安全質量問題。
第三、開展了多項專題研究和技術攻關。開展了“工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關鍵技術”攻關,通過混凝土集料整形、密實性結構等設計,制造出抗滲、抗裂、體積穩定性優良的高耐久性混凝土,在工程實施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正線鋪軌施工過程中引進了在高鐵領域應用的CPⅢ控制網,軌道儀配套全站儀測量技術,實現軌道三維坐標的精確定位,達到精調軌道的幾何狀態。在1號線一期全線首次在國內實現三維管線綜合設計,建立了完備的三維數字化信息檔案,為打造數字化軌道交通奠定基礎。
第四、“共建文明和諧工程”成效明顯。1號線一期各標段施工單位及駐地項目部與17個街道、39個社區簽訂了共建責任書,與周邊學校、銀行、醫院等24家單位建立了結對共建關系,共建的范圍、規模和成效在軌道交通行業居于前列。共建各方以資源共享、活動共辦、難題共解、和諧共建為主要內容,攜手結對,結為“親家”,共同形成了難題共解的工作機制,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設的順利推動。
編輯: 賴小惠糾錯: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