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總體戰略全面展開的一年,是我市應對困難挑戰經濟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的一年,也是我市文化工作取得新成就、呈現新面貌的一年。這一年,我們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各項文化工作取得新進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工作取得新成效。
按照時間順序盤點我局2014年開展的十件有影響力的文化大事。一是成立天一閣書畫藝術院。2014年1月11日,正式成立天一閣書畫藝術院,聘請原中央美院院長潘公凱擔任名譽院長,聘請西泠印社名譽副社長高式熊擔任顧問,40余位國內著名書畫家被聘為首批特約書畫家。書畫院成立后,組織的各類書畫展覽活動,豐富了城市文化生活。完善了天一閣的功能,標志著寧波城市的書房天一閣,在以藏書聞名天下的同時,又開啟了一扇集書畫收藏、展示、交流、研究、出版為一體的厚重文化之門。二是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赴美國演出獲成功。2014年3月6日至9日,民俗風情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在美國紐約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上演,四場演出,2500多個座位的劇場均座無虛席,票房收入逾350萬。《紐約時報》、《世界日報》、《人民日報》等國內外眾多主流媒體開展圖文并茂的報道,新華社、瞭望雜志給予專題報道。駐紐約領事館致電外交部,高度評價此次文化交流活動,劉云山、黃坤明、夏寶龍、葛慧君、劉奇等中央省市領導給予批示表揚。市政府分別給予我局和演藝集團通報嘉獎和獎勵。這次演出是一次很好的城市營銷,商業化運作的新型做法為寧波文化走出去打開了思路。三是市圖書館新館建設等項目實質性啟動。市圖書館新館項目正式立項開建,市藝術劇院(鳳凰劇場)改造項目穩步推進,天一閣東擴項目正式啟動,三個項目均列入市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這些項目的啟動和實施標志著我市新一輪文化設施建設高潮的到來。四是寧波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寧波作為中國大運河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啟航地,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行列,極大地提升了寧波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為寧波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提升城市國家化水平搭建了良好平臺。五是召開寧波市名城與遺產保護大會。2014年7月4日,我局和市規劃局一起聯合承辦,召開了寧波市歷史文化名城與遺產保護工作暨市名城保護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議。國家文物局勵小捷局長親自參加會議并做重要講話,盧子躍市長在會上做了重要工作部署。這是全市第一次召開高規格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該項工作的高度重視,為下一步建立政令通暢、運轉高效、協調有力的遺產保護協調機制打下良好基礎。六是歌劇《紅幫裁縫》獲“五個一工程獎”。2014年9月17日,演藝集團與中央歌劇院聯合打造的歌劇《紅幫裁縫》獲得第十三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成為繼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音樂劇《告訴海》后,再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優秀精品劇目。這也是寧波的舞臺藝術作品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三連冠”,是寧波創新央地合作機制的成果,展示了寧波文藝精品創作的深厚實力。七是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正式落成并對外開放。2014年10月16日-17日,中國港口博物館暨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正式落成開放,舉辦了《水下考古在中國》專題陳列和首屆“水下考古·寧波論壇”。位于北侖春曉的中國港口博物館是我市首家國字號博物館,建成的寧波基地是全國首個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基地,體現了寧波水下考古工作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八是第六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精彩紛呈。2014年10月20日—31日,第六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在寧波舉行,本次比賽共有來自40個國家的431名選手參加初賽,85位選手進入決賽,參賽國家和參賽選手人數創新高。通過《女武神》、《白毛女》、《茶花女》等歌劇周展演、大師班、頒獎音樂會、賽后巡演、志愿者家庭招募等系列活動,普及聲樂知識,提升市民高雅藝術欣賞能力,成功打造城市國際化文化品牌。九是我局成為省級依法行政示范單位。文化改革和行政管理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建立了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市級文化行政職責從405項減至284項,權利清單已于10月底正式向社會公布,制定了相關權力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和運行圖,依法行政工作在全市處于領先地位。十是舉辦首屆中國文化館年會·文化藝術博覽會。2014年12月19日—21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首屆中國文化館年會,會議規模大、規格高,全國文化館屆專家學者3000余人相聚甬城共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論壇,寧波做了經驗交流主題發言,充分體現了文化部對寧波公共文化工作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認可。中國文化藝術博覽會采用政府服務項目外包的方式,引進社會資本、社會力量參與,3.5萬平方米的展會現場吸引了6.37萬的觀眾,達成交易8.7億元,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文化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