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農業農村“引才、育才、用才”工作,加快人才培訓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農村人才開發轉型,為推進我市創建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和建設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支撐。全市計劃到2020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3萬,新增農村實用人才1萬人,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19萬人以上。
一、精準發力,分類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育
堅持因材施教,分級分類推進“四大類”農村實用人才精準培訓。一是加強現代農業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到2020年培育一支300人左右的有創業創新精神、有綜合競爭力的領軍人才,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現已舉辦培訓班兩期,完成培訓173人。二是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培育。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對象,根據主體產業類別和規模、等級層次,以及學歷年齡結構等實際,分級分類開展培訓,培育一支市場意識強、專業技術高、經營管理能力好的新型職業農民。全市已累計培訓1.8萬人。其中高級594人,中級4352人,初級13054人。三是加強創業創新人才培育。堅持農業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轉型發展理念,大力開展農旅文融合發展、農村電商、青創農場等創業創新人才培訓,培育一批“農創客”、“青創客”等“新農人”。全市已累計培訓8500余人,其中農村電商人才6890人。四是加強農村管理人才培育。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人才需要,分類開展規劃建設、污水治理、垃圾分類、文化禮堂等系列培訓,培養一批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專業型管理人才隊伍。全市已培訓規劃建設人才3400余人,實現“一村一名”全覆蓋;培訓污水治理維管員1300余人,完成計劃的60%;垃圾分類、文化禮堂管理人才今年已全面啟動培訓。
二、綜合施策,助力農村人才發展
通過人才引進、政策扶持、服務指導等多種措施,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創新,助推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一是實施現代農業人才引進“泛3315計劃”。現代農業高層次人才引進列為市委、市政府“泛3315計劃”的九大重點領域之一。今年現代農業領域共申報人才(團隊)23個,經部門審核推薦、專家評審,確定推薦4個人才團隊。二是加強政策支持。各級各部門認真土地流轉、農業項目建設、大學生農業創業就業扶持等政策;積極研究制定扶持新政策,推進生產要素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配置。先后出臺政策性農業保險新險種開發、農業龍頭企業認定管理、農旅文深度融合發展等扶持政策,實施綠色都市農業“152211”工程、林業“五百工程”、休閑漁業品牌培育等工程,支撐了經營主體的發展。全市已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51家(其中國家級9家、省級39家)、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130家、示范性家庭農場171家、農業綜合體8個,農業專業服務組織400多家。三是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專項行動。結合市委、市政府“大腳板走一線、小分隊破難題”抓落實專項行動和“六爭攻堅、三年攀高”戰略,組建小分隊,深入一線積極破解發展制約因素,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2017年小分隊開展調研和指導75次,協調幫助農業企業解決發展難題40余個。
三、平臺建設,夯實農村人才培訓基礎
大力打造培訓、服務、宣傳平臺,營造農村人才發展良好環境。一是加強培訓平臺建設。打造以農民學院(校)為主體,多種培訓機構為輔助的農村人才培訓平臺,積極發揮農民學院(校)教育服務主導作用。2017年全市農村人才在農民學院(校)培訓比例達63%。農民學院積極打造“一院一品”建設形成一院一個主打專業,幾個輔助專業的培訓格局。二是加強人才服務平臺建設。農民學院為每個培訓班建立QQ、微信等交流平臺,開展在線教育培訓、跟蹤服務指導、農業政策咨詢,新品種推廣等,線上線下多方位為學員提供服務。寧波經理學院建立了一二三產企業家交流平臺,政企業交流平臺。三是加強典型宣傳平臺建設。市農辦將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標兵列為“十二個一批”計劃,樹立一批典型,宣傳一批典型。與寧波日報建立宣傳合作;在寧波農經網設立了“鄉村榜樣”宣傳欄目,開展專題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