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發給好友 | 打印該頁 | 后退 | [ 關閉窗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給好友 | 打印該頁 | 后退 | [ 關閉窗口 ] |
|
![]() |
![]() |
![]() |
關于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相關情況的介紹
稿源: 2019-09-10 14:54:21
關于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相關情況的介紹
寧波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2019年9月10日
各位領導、媒體朋友們:
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今天《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頒布的新聞發布會。今年10月1日,《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意味著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真正邁入強制時代。
為全面做好《條例》實施的準備工作,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舉措。自8月1日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強化制度保障、完善基礎設施、健全收運體系、營造良好氛圍,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止目前,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基本全覆蓋(宣傳引導、基礎設施配置、收運體系完善、12345體系建設)。據市統計局統計,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3%,支持率達97%,生活垃圾分類整體工作在今年一、二季度全國46個重點城市考核中均排名第三,是擁有完整分類處置體系的城市。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是條例宣貫力度全面加強。充分發揮電視、報紙、新媒體等媒介作用,與甬派、寧聚、寧波晚報等媒體合作開展《條例》系列宣傳活動。8月30日,我局聯合市人大、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等相關部門開展全市首場普法宣傳活動,向全體市民普及分類知識,擴大《條例》知曉率。目前,我市關于《貫徹<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意見》明確制訂“1+22”項配套政策,現已協同相關部門完成6項配套政策的發文工作,其他配套政策將于9月底前完成發布。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快。目前,全市共有生活垃圾集中處置設施12座,其中生活垃圾焚燒廠5座,生活垃圾填埋場3座,餐廚(廚余)垃圾處理設施4座,總設計處置能力達11610噸/日,基本滿足全市生活垃圾每天11400噸的產生量。為堅決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底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零增長”的目標,目前正抓緊建設奉化、寧海、象山三地生活垃圾焚燒廠以及籌備啟動寧波市餐廚垃圾處理廠、寧波市廚余垃圾處理廠二期項目,預期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屆時,我市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能力與實際產生量基本匹配,并富有余量。
三是全程分類體系全面完善。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體系的實施意見》,調整中心城區分類收運體系,落實小區內物業收運的主體責任,小區外環衛部門收運的主體責任,實現“物業歸集不出小區,環衛部門上門收集”的“一體化”分類收運模式。
四是源頭分類模式全面創新。推進基于成果激勵機制,鼓勵探索“紅黑榜”“綠色賬戶”“環保檔案”等激勵制度,穩步推進“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深化黨建引領,積極推行“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桶邊督導”等分類模式,進一步提升源頭分類質量,目前中心城區已有500個居住小區完成撤桶并點。進一步強化政府督導、行業監管、社會監督,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法工作,全面規范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等各個環節,全力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二、下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依法履職盡責,以《條例》實施為契機,全力以赴加大推進力度,不斷提升垃圾分類工作實效,努力開創垃圾分類工作新局面。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科學管理,堅持系統推進。注重黨建引領,把垃圾分類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住宅小區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創建等工作相結合,推廣垃圾分類黨建聯建活動,落實黨員雙報到制度。注重提質增效,積極推進達標(示范)小區創建工作,完成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的目標。
二是健全分類體系,完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分類收運體系,規范中端收運、轉運作業標準。進一步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末端處置能力建設,各區縣(市)根據相關規劃,按照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2020年底前補齊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大件垃圾、綠化垃圾、建筑垃圾利用處置設施,以及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實施全過程監督,積極穩妥地推行“不分類、不收運”的雙向監督機制,集中組織專項執法行動,逐步形成常態化執法機制。
三是營造社會氛圍,促進習慣養成。全覆蓋開展社區宣傳動員,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推動形成居(村)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志愿者“多位一體”動員模式。積極開展《條例》及各項配套政策的宣傳解讀,通過“面對面”告知、“線上線下”培訓等方式,擴大《條例》及配套文件的知曉率。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十進”活動,全方位引導社會參與,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社會動員優勢,組織新聞媒體開展正面引導與輿論監督,支持第三方機構提供專業服務,指導行業協會制定自律規約,擴大垃圾分類志愿者、社會監督員隊伍規模。
四是強化考核監督,提升分類成效。建立新的考核評價體系,重點圍繞源頭分類質量,實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通報機制(居住小區月度廚余垃圾分類質量評價考核通報、各區縣(市)季度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考核通報、各區縣(市)年度指標任務完成情況考核通報),進一步提升分類成效。
編輯: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