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如今家電市場已經迎來了理性消費時代。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低端的價格戰、概念炒作、欺詐經營等現象依然非常普遍,同理性消費時代依舊有著很大的差距。那么,在理性消費時代,家電廠商究竟要轉變哪些作風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促進行業快速健康發展呢?
價格競爭回歸價值競爭
綜觀我國家電業的發展歷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戰貫穿始終,而且價格戰也被很多企業當成了市場制勝的法寶。但長年累月的價格戰也讓企業筋疲力盡:銷量增加而利潤減少,市場占有率上升而實際競爭力下降,企業規模擴大而抗風險的能力降低。更有甚者,不惜賠本賺吆喝,只圖眼前的痛快,導致企業快速滅亡。對此,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表示,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完善,產品價格的下降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低端、惡性的價格戰已經對整個家電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市場競爭從價格競爭回歸價值競爭不僅是家電業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理性消費時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近日在北京國美、蘇寧等家電賣場發現,雖然降價的招牌仍隨處可見,但已經不再像往年那樣火藥味十足了。但也發現,目前家電企業之間的競爭離價值競爭仍然有很大距離,低端低價產品仍然占了主流。如電器能效國標已經實施一年有余,各種節能冰箱、節能空調都貼上了能效標識,粗略統計了一下,其中將近80%空調樣機上的能效標識僅僅是5級,能夠貼上1級和2級的節能產品屈指可數。對此,蘇寧、國美等家電賣場的促銷員介紹說,節能空調的銷量仍然很低,因為空調越節能,其售價就越高,雖然節能空調省電,但消費者還是認為多花出的那些錢要遠遠比省下的電費多,他們更多的還是只看眼前的投入。
國美的一位銷售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促使空調進入價值時代的比拼,對用戶來說,質量穩定、價值為先、節能環保已經取代單一的價格成為購買過程中的首要因素。同時,從目前的空調銷售市場來看,消費者在購買空調的過程中詢問最多的是節能、健康、環保等方面的問題。
概念炒作回歸技術競爭
我國家電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雖然在產品種類、市場規模和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產品同質化是不爭的事實。為了在同質化中尋找不同,很多家電企業急功近利,不是追求技術的突破,而是挖空心思制造概念,利用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進行概念炒作。
廈華公司董事長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以平板電視為例,雖然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很多技術還亟待發展完善,但概念炒作卻非常盛行,造成平板市場的虛假繁榮景象。這些炒作只是無本之木,無根之萍,如果我們在核心技術上不能取得突破,將永遠處于被動局面,命運始終會捏在別人手里。企業只有摒棄概念炒作,堅持技術路線,努力開發高科技、高品質的產品,以最好的產品占領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最終擺脫為國外上游廠家“打工”的地位。
產品營銷轉向服務營銷
長期以來我國家電企業都存在重銷售輕服務的現象,企業營銷也一直是產品營銷占據主導,真正能促進家電業健康發展的服務營銷卻一直被忽視。對此,營銷專家指出,在理性消費時代,產品銷售只有從產品營銷轉向服務營銷,企業才能真正贏得競爭主動權,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動力。
今年以來,家電業以服務為主題的市場營銷正在逐步替代價格比拼、概念炒作、事件營銷等一系列非理性競爭,而且這種勢頭愈演愈烈,參與的企業也不斷增多。無疑,服務正在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最大亮點。與其他競爭手段相比,服務營銷要求企業具備的素質和能力要高許多。
然而在許多企業看來,售后服務還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一方面,其占據著較大比例的企業運營成本(一般企業均在10%左右);另一方面,許多企業的售后服務部門長期以來都在虧損,沒找到一條扭虧為盈的道路。
不過專家指出,家電服務的創新步伐不能因此而停滯,家電企業只有以消費者為中心,樹立誠信服務的理念,建立適合自己的服務營銷體系,才能最終在理性消費時代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