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先生是蕪湖人,到深圳已經有7年時間了,經過多年的打拼,他在深圳開了一家物流公司,業務已經拓展到國際市場,公司在深圳物流行業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奚先生居然說他基本上不認識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人。奚先生說:“在深圳,我們要做的就是跟市場打交道,跟政府部門打交道非常少,政府部門一般也很少主動來找我們!庇捎谔幚聿缓脧碗s的人際關系,1999年奚先生從蕪湖一家國有企業辭職南下。一開始到深圳,并不是很順利,找了一個月的工作仍然沒有著落。在朋友的介紹下,他來到一家物流貨運公司打工。說是公司,其實就兩個人——老板和奚先生,這家“公司”也沒有注冊,只是掛靠在另外一家物流公司名下,而這種情況在深圳當地非常普遍。在該“公司”干了幾個月后,奚先生決定單干,自己開公司。由于沒有足夠的注冊資金,他采取的方式也是掛靠在別的公司名下,而當時他的啟動資金只有3萬元。
“采取掛靠的方式,如果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合法嗎?”記者問奚先生。奚先生笑了笑說,雖然我掛靠在別的公司名下,也依法經營、依法納稅,但即便如此,如果當地政府相關部門較真,肯定是有問題,而且不僅我,很多人都有問題。深圳與內地很多地方包括蕪湖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政府十分鼓勵人們創業,只要不是政策明確禁止的,不干違法行為,政府就不管你,而對于奚先生這樣的創業者來說,政府的“不管”就是最大的支持。正是在這種寬松的創業環境下,奚先生一心將心思撲在拓展市場上,業務越做越大,逐漸完成了原始積累,并最終獨立注冊屬于自己的公司。
與奚先生相比,夏先生的這種感受更加強烈。他現在深圳經營一家設計公司,而多年前在蕪湖的創業經歷,卻讓他有點不堪回首。1990年代中期,他在蕪湖開了一家廢品回收公司,而最大的困難就是必須要跟當地相關政府部門打交道,某些部門工作人員有事沒事就“登門拜訪”。請客吃飯、送禮,這些都是家常便飯。最終,夏先生選擇了離開,來到了深圳。在深圳,他的公司越做越大,而今回首往事,他提過創業的艱辛、市場競爭的殘酷、人情的冷暖,唯一沒提及的就是政府!暗缴钲谶@么多年,我還沒有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吃過一次飯呢!毕南壬缡钦f。
我市弋江區駐深圳招商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深圳,想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吃頓飯,無疑是難事一樁。在深圳還有著更多的奚先生、夏先生們,他們用創業的成功告訴我們:創新,也包括政府理念的創新。
編輯點評
創新,首先是政府理念的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說,政府理念能不能創新、創新到什么程度,是決定一個地方、一座城市能不能形成創新氛圍、成就創新業績的關鍵所在。深圳所以能成為創業者的樂土,政府理念的創新功不可沒。轉自蕪湖政府網站從這篇報道看,政府理念的創新或曰創新的理念不外乎三點。
第一,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企業和老百姓是創造財富的主體,“環境”必須要適應創新創業的需要、服從于服務于創造財富的主體,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營造最佳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
第二,“非禁即入”的理念,只要法律未明令禁止的都可以進入,政府絕不人為地設置障礙和藩籬。
第三,政府必須依法行政,有所為有所不為,放開手腳讓“老百姓創家業,能人辦企業,干部干事業”。有了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創新型城市的建設也就水到渠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