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薛兆豐:哪一套房子算是空置? |
http://www.iczekk.cn 中國寧波網
06年08月03日 15:28
|
|
|
當我們把“不知道”這個現實世界的約束考慮在內后,空置現象就變得非常合理了
我本來以為是無需落墨的話題,不料成了熱門。為了壓抑樓價,陸續有人提出征收“房屋空置稅”的對策。我一轉念,不如也來湊個熱鬧、并引申到重要的經濟概念上去吧。
要征收“房屋空置稅”,首先得明確“空置”的定義,因為它涉及執行稅法。怎樣才算“空置”?有些家庭,三代同堂五個人,住六十平米;而有些家庭,只有兩個人,卻住兩百平米的房子,是否算空置?有些家庭,廣州、上海、南京各有一套房,家庭成員分分合合,這里住住,那里住住,哪一套房子算是空置?
有些樓盤,許多單位是被人買下來投資的,暫時沒有人住。要是真的征收“空置稅”,業主可否請人“代住”?一個鐘點工,就可以“代住”好幾幢樓—周而復始地開燈關燈、開水龍頭關水龍頭。外人如何判斷房子有沒有人住?住了多少人?住得多頻繁?算了算了,還是先授權給街道居委會,讓他們24小時入屋查鋪,再策劃什么“房屋空置稅”吧。
但經濟探討并未結束。重要的問題是:世上為什么會有“空置”?事實上,空置現象,俯拾皆是。為了防止意外,樓房走道上都配備了小型的滅火筒,它們絕大部分都是空置的;在快餐店或理發店,絕大部分時間里都有空位;走進商店,成箱商品都積壓在倉庫,并沒有在商店打烊前出清;在人才市場上,涌涌的人頭,顯示大量勞動力在空置。
為什么出現資源空置?信息經濟學的回答是:因為“不知道”。我們不知道哪一層樓什么時候會發生火警,所以才在每層樓的要道上安裝了滅火裝置。同樣,快餐店和理發店并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多少顧客,所以才配備了大致合適的空位,然后聽任有時出現的空置。
為什么人們會選擇失業,而不是一遇到工作就干?因為“不知道”—失業者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所以他們自愿選擇暫時失業,繼續在人才市場上尋尋覓覓。要是他們預知眼前的工作,就是這輩子最好的工作,他們就會停止搜索,馬上接受眼前的工作。
房屋空置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什么業主要把銀行存款換成房屋,然后又讓房屋空閑,既不出售,也不出租?難道因為政府要征稅“貨幣空置稅”?不,是因為業主“不知道”。業主們不知道房地產的價格什么時候攀升到頂點,不知道目前的售價或租金是不是最高的價格。要是他們知道,他們就一刻也不會遲疑,馬上將房子出售或出租。
這是說,“不知道”(也可以文縐縐地稱為“不確定性”),是世界上到處存在資源空置的根本原因。這些空置,或因“不知道”而起,或因對付“不知道”而來。換句話說,原本看來是一種浪費的空置現象,當我們把“不知道”這個現實世界的約束考慮在內后,空置現象就變得非常合理了。
不要低估這“不知道”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世界總是走向一個開放而未知的未來的。正因如此,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機構安排,都是用于對付這“不知道”的。制造、耕作、保安、消防、教育、科研、營銷和投資等行業,一概因“不知道”而存在著“空置”的現象。
有一種古老的愚見,認為只有工農生產才是為人類創造財富的行業。其他“炒買炒賣”式的商業活動,本身并不創造價值。持這種愚見的人認為,一幢房子被炒家多次倒手后,其“虛擬價值”被拔高,而社會財富并沒有增加,只是徒然浪費了人們的精力而已。
這種愚見的問題是,它并沒有意識到我們身處的是一個充滿“不知道”的世界。一幢房子的價值,往往就是要在多次倒手后才能“試”出來的。不經過無數的試驗,我們不知道世界每種資源的價值高低,于是也不知道它應該用在何種用途之上。
這是說,我們要認識世界,接受“不知道”的現實,并由此對各種“資源空置”現象有貼切的理解,這應該是信息經濟學的起源了。
|
稿源:
編輯:
倪曉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