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負責的“外資并購與產業安全”研究課題日前已經完成。
業界認為,這份內部研究報告很可能成為發改委制定外資并購敏感行業名單以及建立外資并購特殊審查機制的基礎。
“大國趕超型”引資
報告認為仍必須堅持鼓勵外資政策,但對敏感、戰略性行業,國家需有控制權;此外,還需要依靠財政、稅收等手段規范外國投資者行為。要成立外國投資委員會對特殊外資并購進行調控、申報和審查,建立合理的評估和預警體系,加強對重大外資并購項目的審查,加大對外資并購中國重點和關鍵產業骨干企業的監管力度!皯搱猿质袌龊驼α康钠胶猓瑖赓Y本和國內資本力量的平衡這兩個原則”。
報告把中國定位在“大國趕超型”,并認為,利用外資在國際上沒有現成經驗可學。歐美屬于大國成熟型,其在利用外資時比較強勢,盡管表面上實行國民待遇,但有各種類型的限制法規,外資的持股比例、董事會的控制權都有規定。在美國,總統可以以危害經濟安全的理由否決任何一項并購案。歐洲不僅在外匯上設限,還采取私下和跨國公司簽訂自愿性協議,即使并購,也要實現零部件采購的當地化。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因此,《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指出,這種情況“可能對國家經濟安全特別是產業安全形成威脅”,對待外資必須“取其利而避其弊”。
游戲規則不清 外資觀望
8個對2個,這是2006年《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有關規定》(以下簡稱并購規定)出臺前后,中國化工領域外企并購中國企業的數量對比。
盡管只是一個行業的數據,但也驗證了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培敏的感受:2006年3~4月份來看中國企業的外資投資者挺多的,但8月份并購規定出臺以后反而少了很多。境內一些律師事務所的并購律師也聲稱目前很少接手并購案了。
“阻礙外資投資者的并不是政策的嚴格化!睎|方高圣的CEO陳明鍵指出,“根本原因是游戲規則不清晰、不可預期。”
按照“外資并購和產業安全”主報告人、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羅松山的定義,能源、水資源等戰略性資源,重大裝備制造業、金融產業以及涉及環境與生態安全、穩定就業的產業肯定屬于敏感行業。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趙英研究員認為,敏感行業還包括汽車工業這種對國家經濟起帶動作用的產業,軍工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鐵路、公路、通訊、電力等本身帶有自然壟斷性的公共設施也應該納入其中。
但多家律師事務所從事并購業務的律師表示,對國家發改委將要列出的這個所謂敏感行業名單并不“特別上心”。原因是“所謂敏感行業,商務部方面有《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里面就規定了哪些行業是禁入的,哪些是限入的,又有哪些是鼓勵的,它是外國投資者并購國內企業時判斷是否有法律風險的參照物。國資委此前也發文指出,國有經濟中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在內的七大行業,國家保持絕對控制力。
“問題在于今天鼓勵的,明天會不會又變成了限制的?”曾參與凱雷徐工并購案的某律師說,徐州當地政府人士就很無奈,機械工業此前屬于鼓勵外資進入的領域,后來卻變成了禁入的了。
上海榮正的鄭培敏則表示,不存在一個絕對安全的領域。比如說高盛對雙匯的并購,像雙匯這樣的食品加工領域原則上屬于高度競爭行業,但在并購過程中卻不斷出現“壟斷”的提法。事實上,雙匯雖然居于行業第一,但其市場占有率僅為3%。
資料
禁止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部分)
一、農、林、牧、漁業
1.我國稀有珍貴優良品種的養殖、種植(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的優良基因)
2.轉基因植物種子生產、開發
3.我國管轄海域及內陸水域水產品捕撈
二、采掘業
1.放射性礦產的勘查、開采、選礦
2.稀土勘查、開采、選礦
三、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
1.空中交通管制公司
2.郵政公司
摘自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頒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