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的和平發展正迎來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明年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將會采取怎樣的國際戰略迎接挑戰,抓住機遇、發展自己?本期《國際周刊》請一些專家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主持人語
把握關鍵五年
曲星(外交學院副院長):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形勢總體上和平、穩定、緩和,中國可以開展全方位友好的外交,為和平發展創造更好的國際條件和周邊環境。
目前的大國關系以合作為主,但多極趨勢與單極企圖、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的矛盾也在深化。國際政治多極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國際社會中多邊主義的呼聲在加大,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形成了有力的制約,給中國運籌大國關系、反對外來干涉、捍衛民族利益提供了可能。中國與各大國建立的各種伙伴關系具有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這些伙伴關系反過來又對國際形勢的總體緩和、穩定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另外,傳統安全因素與非傳統安全因素交織,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增加,驅使世界大國把相互的合作放在首位,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在加強,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分量在增加。
“十一五”開局時刻,我認為中國外交要做到:維護一個機遇,創造四個環境,服務好一個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