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消息:根據預算安排,2006年中央財政總收入確定為19272億元,比去年增加了2022億元,增長11.7%。在“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對這么大塊“蛋糕”怎么切分,引起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
財政部負責人對此予以回應:2006年的中央財政支出將壓縮一般性開支,力保“三個傾斜”,即向農業、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向
困難地區和群體傾斜;向科技創新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傾斜。
5419億元:確保“三架馬車”穩健前行
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2006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推進投資、消費和出口健康發展。為此,中央財政預算內基建投資總規模安排1154億元(包括國債項目資金600億元和預算內投資554億元),以保持政府投資對經濟的必要拉動作用。
進出口方面,中央財政安排出口退稅指標4264億元,用于保障對出口企業及時足額退稅所需資金。
3397億元:投向新農村建設
2006年的中央預算用于“三農”的支出達3397億元,平均到9億農民身上,“人均”377元。在中央財政每支出的6.5元錢中,就有1元錢實實在在花到了農民身上。
1859億元:撐起弱勢群體“保護傘”
2006年,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和就業再就業支出1859.82億元,比上年增加236.23億元,增長14.5%。
716億元:力促自主創新
2006年,中央財政對科技支出給予了重點傾斜,安排支出716.04億元,比2005年增加115.26億元,增長19.2%。
1696億元:為后發展地區排憂解難
2006年,中央財政將籌措財力,至少拿出1696億元用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后發展地區排憂解難。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