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消息:科技研發將從中央財政拿到716億元的欣喜還沒有完全釋放,委員們又開始擔心另一個問題,716億元該如何花掉才算合理。
不少委員擔心,目前我國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項目重復建設嚴重,一旦科技投入分配不合理,錢多了,帶來的不是高效率的科技研發,而是無休止的部門爭吵和矛盾。
河南省原副省長張濤委員說,目前我國科技經費往往由一個部門來調控,和別的部門在協調上容易出問題。他說,為了避免相互扯皮,河南省采取的措施是科技廳只負責科技發展總體規劃,而農業科技、工業科技、醫療衛生科技等部門則分別找分管的領導負責,互相之間加強溝通,這樣運行起來效率很高。
“但從國家層面來說,科技發展缺乏協調機制,農業部門有農業的項目,工業部門有工業的項目,衛生部門有衛生的項目,教育部門有教育的項目,溝通很少,重復建設很多,造成了經濟上的巨大浪費。”他認為,過去國家將大量科研資金投向國有科研單位,但實際上由于和企業沒有形成良好互動,很多項目和成果并不一定適合市場,無法進入應用領域,造成了浪費。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委員也表示,國有科研機構和大學也存在協調不夠、缺乏資源整合的問題,幾乎沒有共建,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復建設。
他了解到的一種醫療設備,一套就需要幾十萬美元,從國內實際需求來說,只要幾套就能滿足研究,可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都要自己買一套,中國成了這種設備在國際上最大的銷售市場,買回來的設備一年只用幾次,浪費很大,“長期下去,科研效率很低”。
如何更合理地對科技投入進行支配,陳心昭委員說,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鼓勵企業參加自主創新,國家加大投入,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家把錢直接交給企業,國家經費要更多地放在產學研鏈條上。“企業是科技成果將來的受益者,必須主動地在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上加大投入。”
張濤委員建議,科技投入分配應該是國家負責宏觀層面,比如涉及國防安全和公益性的科學研究,將這些項目交給國有科研單位,“具體項目國家就不要管了,經費應大量投入到有企業參與的科研項目中,這些項目容易市場化,企業也有動力。”
陳竺委員說,國家應該加強各部之間的協調機制,將各個部委的研究系統整合協調起來,不允許搞重復建設。“否則不同部門都有自己的利益,以前錢少,大家爭得也少,現在錢多了,大家爭得更厲害,只會加深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