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海曙寶善路上一家貿易公司負責人老宋一臉沮喪:“節油器的生意太難做,我早就‘洗手不干’了。”
記者從汽配市場和一些私家車主處了解到,由于效果不明顯而難以讓人信服等原因,節油器并沒搭上油價持續上漲的順風車,市場行情依然紅火不起來。
節油產品居然更耗油
老宋在商海沉浮幾十年時間,結果在節油器上栽了個小“跟頭”。去年5月,老宋看到油價又一次上漲了,馬上從江蘇引進了某品牌的節油器,準備大干一場賺上一筆。憑著宣傳冊上的“節油15%—20%”,老宋底氣十足地找到從事物流生意的朋友做個試驗,希望從朋友這里“淘”到第一桶金。
結果讓老宋自己大跌眼鏡。朋友用一輛20噸的大卡車裝上節油器先后開了兩次100公里,結果耗油量分別是41.9升和42.9升,而沒裝節油器之前的一次是40.9升/百公里。一氣之下,老宋在去年7月份就終止了與廠方的合作,結果白白損失了6000多元錢。
銷售情況不太樂觀
昨天,記者走訪了市區的一些汽配市場和4S店,發現節油器要么難覓蹤影,要么就是“躲”在某個角落里,雖然在一些加油站也能看到,但是銷售情況也不是十分樂觀。
在環城西路南段的一家汽配市場,記者先后問七八家汽配店有沒有節油器賣,回答都是“沒有”或者“不知道”。“經常上門來推銷節油器的人有很多,但是沒有一家愿意經銷,除非先銷售再付錢。”德華汽配商行的范德華告訴晚報記者,節油器效果到底怎么樣沒人敢打包票,自然就沒有商家愿意來承擔風險了。
寧波駿達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利峰介紹說,原來他們在店里經常擺放一些節油器,有較強節油意識的客戶也會買一點。但是得到較多反映節油效果并不怎么樣后,他們就把節油器撤柜了。
多數人選擇說“不”
“如果節油器能有5%的實際效果,我肯定會掏錢買的,但是恕我直言,現在市場上沒有看到滿意的產品。”江北廣達聯運有限公司負責人嚴鋼非常干脆地說。嚴鋼的公司有大大小小運輸車10多輛,每年油費支出將近80萬元,但是嘗試過若干個號稱“節油功能卓越”的節油器以后,嚴鋼最終還是放棄通過節油達到省錢的愿望。
同樣,駕駛“飛度”的私家車主周先生也不信“邪”,朋友送他一個節油器,結果馬上就轉手到別人手里。周先生覺得,現在自己的車子非常省油,不需要這種產品。如果節油器真的效果那么好,汽車廠家早就裝配在新車上面了,那樣新車還要賣得好呢!的哥金偉說,現在一些節油器動輒上千元,但是這筆錢到底花多長時間才能夠賺回來呢?面對這筆賬,金偉還真算不清楚。
合理心態對待節油產品
據了解,市場上銷售的節油器等汽車節油產品,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因此相對來說還比較混亂。
已經全面退出節油器銷售的老宋非常坦誠地說:“現在許多節油器宣傳上都說能節油超過15%等等,其實都不能過分相信,因為就目前來說不太現實。”寧波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盧云華則建議消費者,許多節油器往往吹得神乎其神,但實際效果卻要大打折扣,消費者在選購時要有合理的心態,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值。(記者黃劍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