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記者李拯宇)韓國是世界上互聯網最普及的國家之一,上網人口占總人口的近70%。網絡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和使用互聯網,為保護青少年,韓國政府從管理、立法、監督和教育幾個方面采取行動,加強對網絡的管理。
在韓國,各個國內網站都要求申請網站郵箱或聊天賬號等的用戶填寫詳細的客戶資料,填報真實姓名、住址、身份證號、職業等詳細信息。為杜絕虛假信息,網站對每個申請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核實無誤后,才提供郵箱或賬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對上網聊天和發送電子郵件的用戶真實資料進行備案,防止不法之徒利用虛假信息從事網絡犯罪。
對于17歲以下沒有身份證的青少年,網站在獲取青少年詳細信息后,會通過向手機發送密碼的方式確認使用者身份。由于韓國手機在銷售時必須有身份證明,網絡管理部門在需要時可以通過與手機運營商合作,追查上網者的真實身份,對未成年者加強管理,提供保護。
網絡實名制的實行,對企圖通過網絡從事不法活動的人來說是一種威懾。特別是在不適宜青少年瀏覽的網站,由于規定使用者瀏覽前必須填寫準確的身份證號碼和姓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將這些網站與未成年人隔離,也讓那些在網上發布有害信息的網民三思而行。網絡實名制是韓國網絡管理最大的特點,成為網絡安全的基礎。
為了健全網絡管理法規,韓國政府近年來陸續通過了《促進信息化基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護法》、《電信事業法》、《促進信息通信網絡使用及信息保護法》等與網絡信息有關的法案。其中《電信事業法》明確規定,傳播淫穢信息、通過黑客手段攻擊電腦和網絡、傳播電腦病毒等屬于非法行為,應嚴格禁止。
此外,政府還對相關青少年保護的法律進行了修訂,增添了與網絡有關的內容。如新修改的《青少年保護法》規定,19歲以下及高中以下學生禁止在晚上10點后出入網吧,從而杜絕青少年在網吧徹夜不歸的現象。
除了法制保障,政府還積極倡導民間自律和監督行動。為了在青少年中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觀,韓國相關部門還在小學、初中的德育教科書和高中的道德、市民倫理、電腦等教科書中增添了有關網絡倫理的內容。政府還要求教師必須進修信息通信倫理意識的課程,以在教學中向學生正確傳授相關知識。(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