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延安10月18日電(記者劉書云、梁娟)“除陳毅留在根據地打游擊外,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的另外9人都參加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毖影泊髮W中共黨史研究院院長高尚斌說。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完全處于被動,只有突圍轉移一途。劉煜介紹說,從“中央紅軍長征開始、突破四道封鎖線時戰斗序列表”可以看出,后來成為共和國元帥的朱德等人在當時軍隊中的重要地位。當時,朱德是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葉劍英是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林彪和聶榮臻分別擔任第一軍團軍團長和政委,彭德懷為第三軍團軍團長,劉伯承為第五軍團參謀長,羅榮桓為第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突破國民黨設置的四道防線是紅軍長征第一階段的戰斗,也是中央紅軍長征最艱難的時刻。這些開國元勛在長征初期就為中國革命立下不朽功勛!
高尚斌說,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徐向前在長征開始前和在長征途中,都與張國燾的錯誤路線進行了斗爭,維護了中央權威;而開辟了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領導人賀龍等奉命于1935年11月從湖南省桑植縣開始長征,成為出發時間最晚的一支長征隊伍。“由于長征途中紅軍編制和他們個人的工作都進行了一些調整,當三大主力會師時,他們中除朱德和徐向前仍擔任原職外,其余7人都已擔任了新的角色。
“十大元帥中唯有陳毅沒有走過長征路。他被中央留在南方領導留守部隊打游擊。”延安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張建儒說:“紅軍主力部隊進行長征實施戰備轉移,陳毅領導了南方八省的3年游擊戰爭。由于敵我力量懸殊,這3年的游擊戰爭其艱苦程度也不亞于長征。他們不但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紅軍主力的戰略行動,保存了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裝力量,還推動了南方8省的抗日救國運動的發展,從而成為中國革命的又一個戰略支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