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 大鐘、古槐、地道、頭纏白毛巾的民兵戰士……這就是留在我們記憶里的《地道戰》。作為冀中平原地道戰典型代表的河北省清苑縣冉莊地道戰遺址,自上世紀50年代末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并建立紀念館以來,已經累計接待中外游客1000萬人次。
其中未成年人約占30%,軍人約35%,國外游客約2%。近兩年來,參觀人數劇增,每年都達到50萬人次。
地道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的偉大創舉,也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抗戰時期,冉莊地道長達16公里,對敵作戰157次,曾榮獲“地道戰模范村”稱號。
目前,冉莊地道戰遺址保護區面積約有20萬平方米,房屋500余處;現存地道3000米,對游客開放地道1200米;原有高房、暗室、地堡等各類作戰工事140個,開放19處;地下作戰設施掩體、隱蔽室、地下食堂、搶救室、兵工廠、儲藏室、指揮部、翻板陷阱等23類256處,現開放15處。遺址基本保持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
冉莊地道戰遺址也是許多影片特別是抗戰影片的拍攝地,《地道戰》《烈火金剛》《敵后武工隊》《平原游擊隊》等都曾在這里拍攝。
1997年,冉莊地道戰遺址成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3年被河北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第一批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