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王宇姚均芳)央行在8日發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預測,2007年中國GDP增長超過11%,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將達4.5%左右。
此前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今年9月份CPI同比上漲6.2%,漲幅比8月份的6.5%小幅回落。
前9個月CPI累計上漲已達到4.1%。
央行報告中警示稱,目前價格整體上行壓力依然較大,通脹風險仍須關注。
報告同時認為,當前中國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強勁,未來一段時期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投資需求仍將較快增長,消費需求有望加快,未來一段時期消費仍將保持穩中趨旺的態勢,但物價上漲有可能對實際消費增長產生一定抑制作用。
報告認為,美國次貸風波加大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但全球經濟繼續以較快速度增長的可能依然較大,中國貿易多元化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緩解部分區域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對貿易形成的影響,外部需求有望繼續保持比較強勁的增長。未來一段時期中國貿易順差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增速有望逐步放緩。
據統計,在1-9月的物價上漲中,有3.5個百分點是由于食品價格的上漲引起的。朱之鑫說,中國有句古話叫“糧價漲,百價漲”,只要穩定住了糧價,整個價格就可以穩定住。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強,國內市場受國際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石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美國等國家大規模開發生物能源,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利用大豆制造生物柴油,對玉米、大豆等糧食需求量大幅增加,拉動國際市場糧價大幅上漲,進而帶動國內糧價上升,并波及到以糧食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價格。糧、油、肉蛋等食品類價格上漲,成為推動當前價格總水平上漲較快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