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23日起,有“國考”之稱的國家公務員2008年考試正式提交個人信息。日前,網上統計出今年“國考”不少職位通過審查人數超過千人,一些熱門職位的供需比例前所未有地突破3000:1!伴隨著公務員考試的逐年升溫,還有些人向國家撥款事業單位或大型壟斷國企進軍,不考得一個“金碗”、“銀碗”就不會停下追逐的腳步。他們有一個很新鮮的名頭———都市“考碗族”。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
●個案
執著“考碗族”:只想圖個穩定和輕松
林小姐是滬上一家外貿公司的總經理助理,今年28歲的她參加過三次國家公務員考試、三次上海市公務員考試。
說起成為“考碗族”的經歷,林小姐向記者表示:自己是學外貿出身的,2002年畢業后成功進入一家外貿公司當總經理助理,起薪4000元。當時 ,這樣的工作讓許多同齡人羨慕不已,但林小姐卻堅決踏上了考“碗”之路。“我的工作壓力很大,經常要加班加點,沒有一點屬于自己的時間。由此就想到,公務員不但收入比較穩定,而且工作相對也輕松,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家庭。”
近幾年來,每年她都參加兩次公務員考試。每年的12月是她最忙碌的時候,一邊上班一邊準備考試。談到自己艱辛的考“碗”之路,林小姐則有些苦澀:“最初是《申論》考試分數不夠,這是我自己的問題,我也并不覺得倒霉。但之后,我的筆試成績都還不錯,但在面試環節卻老是差了一點點沒能順利通過。”但是,“都考了這么多次了,不繼續考下去,我真是不甘心啊!”林小姐向記者表示:作為資深“考碗族”,自己的心情也很矛盾。
成功“考碗族”:好好工作才是“保險箱”
畢業于上海某知名高校的小陳可以說是個成功的“考碗族”,在滬上某外企工作多年后終于通過了公務員考試,現成為街道的基層公務員。可以說,這是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崗位,可是如今的他工作也并不見得開心。
“畢業那年就想考公務員了,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考上。在苦苦地堅持后,總算是蒼天不負有心人,2007年初我考到了一個‘金飯碗’,當時非常開心。”辭掉工作后的小陳順利地進入了該部門。“一開始挺興奮,可是沒工作幾個月就開始有點后悔了,發現自己并不適合機關生活。之前我總覺得能做公務員就是好的。直到現在才知道,其實并沒有以前想象的那樣好,現在的工作很無趣,缺乏創造性,感覺自己提前進入了養老階段,很難受。”
小陳表示,他也想到過放棄現在的公務員身份,趁還年輕再重新出去打拚,可想想自己這么多年的“考碗”路,又有些舍不得,矛盾得很。“以前總覺得考上公務員就一輩子不愁了,好象進了‘保險箱’,現在才想明白其實做不做公務員并不重要,不管什么職業,好好工作才是‘保險箱’。”
【解析】
職場壓力讓“穩飯碗”熱到發燙
針對目前的這一現象,不少職業咨詢師都坦言,“不可否認,就業壓力增加、職場競爭加劇,是生成‘考碗族’的重要原因。”
就業壓力在應屆大學畢業生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記者從華東政法大學了解到,日前上海國家安全局在該校召開了一場宣講會,會場設置在可以容納300人的報告廳,而當天到場參加宣講會的學生多達500人,整個報告廳除了座位上坐滿了人,桌椅空檔處也都站滿了學生。現場不少學生都表示,現在參加公務員考試已經成為大多數高校畢業生都要經歷的一個環節。“甚至有的同學從大三、研一就開始準備了,基本上都是想一步到位考到一個穩定的‘碗’。”
就在公務員考試如火如荼之際,事業單位這個“銀飯碗”也熱到發燙。據上海某區(縣)自來水廠的人事科科長透露,“最近我們招一個辦公室文員,結果一下子來了150多人應聘。經過初試、復試加面試的層層選拔后,招了一個中文系碩士生。”
同時記者也從上海教育考試院獲悉,近年來報考教師資格證之類的事業單位準入資格的人數屢創新高,而此類培訓班也是人滿為患。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就業 熱門 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