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評論員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前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全面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必須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攻方向。
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創業創新的主攻方向,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國內外宏觀環境變化的必然之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異,國與國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正以創新為主要動力你追我趕。而處在深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關鍵時期的浙江,正面臨著國外貿易壁壘和國內中西部地區崛起的兩面夾擊,面臨著產業層次和產品附加值偏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和資源、環境制約等嚴峻挑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生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提高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城鄉協調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全面加強自主創新,是經濟發展全局的重中之重,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擺脫亦步亦趨、模仿照搬的技術發展模式,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聯動推進技術跨越戰略、知識產權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品牌戰略,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途徑,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大力推進工業創新和服務業創新,變“浙江制造”為“浙江創造”。
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創業創新的浙江,必定是山川秀美的浙江。要以政策創新為先導,技術創新為支撐,制度創新為保障,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創業創新的浙江,必定是統籌和諧的浙江。要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城市化道路,不斷創新城鄉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化建設,在全省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進一步優化生產力布局,充分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揚長避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企業是主體。同時,必須發揮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靠改革的辦法推動轉變。要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引導技術、資本、人才、資源等生產要素更有效率地投向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投向資源環境的節約保護和推進統籌發展;要用更加科學合理的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導向及必要的法律手段,引導和激勵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原載11月10日浙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