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石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 “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這是首次將“生態文明”載入黨代會報告。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用一句話即可概括: “沒有生態文明,一切文明就沒有了享受的前提。”
由生態文明,使我想起今年7月市委書記巴音朝魯提出的“環保優先”的理念。他是這樣說的: “確立‘環保優先’理念,就是要把環保優先作為推進今后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在作出發展決策時優先考慮環保影響,在調整經濟結構時優先發展清潔生產,在利用有限資源時優先節約環境資源,在新上投資項目時優先進行環保評估,在建設公共設施時優先安排環保設施。通過環保優先發展舉措,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排污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改善。即使發展速度慢一點、經濟總量少一點也在所不惜。”
環保優先,一個先進的理念。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賦予環境保護以優先發展的位置。生態文明反映的是人類處理自身活動與自然界關系的進步程度。上世紀70年代,國際上一些生態學家出了一本《增長的極限》的書,提出“零增長”的概念,當然這有點過于悲觀。但“生態效益第一,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已成為很多發達國家的選擇。李源潮同志在江蘇省委書記任內,曾向媒體表示: “只要能把太湖治理好,哪怕GDP下降15%,這是我們向大自然還賬。”寧波提出環保優先的理念,體現了發展方式的轉變,不追求簡單的數量增長,而是追求發展質量的提高。
環保優先一定要形成共識。共識很重要,要做成一件事情,一定要取得共識。共識對領導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這樣才能真正把環保優先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好抓手。共識對每個公民也是重要的,13億人的行動能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每個人也應反省自己在干什么,對保護環境負有哪些責任。共識對企業家來說更是重要的,環境友好應成為企業自覺追求的目標,利益追求與環境友好,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相悖的,其實不然,按照成本———收益分析,它的暫時利益可能有所損失,但從長遠看,發展得最好的企業一定是環境友好型的企業。
環保優先一定要“一步到位”。十七大代表、昆山市委書記張國華談到對昆山發展的認識,前后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初是“不要守著金山銀山討飯吃”;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本世紀初是“有了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今天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幾個階段,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也同樣經歷過,倫敦就是一個例子,泰晤士河的確很清了,又有了魚, “霧都”的名字已成為歷史,但它曾經為工業革命付出過沉重的代價。有專家指出: “我們應該避免西方國家的彎路,而一步到位走21世紀高水平的、對環境友善的近路”。先發地區走過的彎路,也應成為后發地區的警戒,不要再去走一遍。
環保優先一定要立足全局。環境保護是全球性的問題,必然也是全局性的問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一些小國家把煙囪修到二三百米高,風一吹就把污染氣體吹到別的國家去了。這樣不行,吹來吹去,污染還在地球上。海水流動沒有邊界,空氣進出不用簽證,大家都有責任。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高舉生態文明的旗幟,就能爭取全世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肯定和支持。實行環保優先,一定要從源頭想到流域,從上游想到下游,從邊緣想到中心,從眼前想到長遠,從局部想到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