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北侖位于寧波市東部,瀕臨東海,三面環海,北臨杭州灣,南臨象山港。1984年建區,陸域面積58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58平方公里,北侖區轄6街道2鎮1鄉,有215個行政村和34個社區居委會,現有常住人口52萬,其中戶籍人口33萬,實際人口將近70萬人。
北侖境內設有北侖區一個行政區和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保稅區、寧波出口加工區、大榭開發區等4個國家級開發區,是浙江省、寧波市對外開放時間最早、程度最高、國家級開發開放功能區最為集中的區域。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84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為全國首批14家國家級開發區之一,面積29.6平方公里,2002年底與北侖區合并,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管理模式;
---1992年11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寧波保稅區,面積2.3平方公里;
---1993年,國務院授權中信集團成片開發大榭島,享受國家級開發區政策,面積35.8平方公里;
---2002年上半年,國務院又先后批準設立總面積為3.4平方公里的寧波出口加工區。
2006年北侖區域實現生產總值476億元,財政收入96.6億元。其中北侖區(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318.5億元,財政收入55.1億元,按照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了7656美元,人均財政收入達到了10596元,名列寧波市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69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10元。
【港口建設】 TOP
北侖緊臨被譽為中國港口“皇冠之冕”的北侖港,岸線173公里,其中深水岸線120多公里,目前已開發岸線70公里。以北侖港為主體的寧波港現有生產性泊位305座,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60座,主要有25萬噸級原油碼頭,20萬噸級礦砂中轉泊位、8個國際集裝箱泊位、液體化工專用泊位、煤炭專用泊位及通用泊位,可靠泊30萬噸級世界特大型貨輪和第六代大型集裝箱船舶,是遠東地區最大液體化工產品中轉基地,已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通航。2006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集裝箱超過700萬標準箱;分列大陸沿海港口第2位和第4位,列世界港口第4位和第13位。
【對外開放】
2006年,北侖區(開發區)合同利用外資10.5億美元,占寧波市44.27億美元的23.7%,占浙江省191億美元的5.5%;實際利用外資6.1億美元,占寧波市24.3億美元的25.1%,占浙江省88.9億美元的6.9%,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絕對值繼續保持寧波市第一。到2006年止,已有56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區域內累計興辦外資項目1461家,總投資163億美元,其中千萬美元以上項目290家,有39家全球500強跨國公司落戶。寧波市新世紀11個“百億工程”項目有9個落戶北侖,已初步形成能源、石化、鋼鐵、汽車及零配件、造船、造紙等六大臨港產業群,以及塑機、紡織服裝、模具、文具、糧油食品加工、港口物流等優勢產業。
六大臨港產業:
一是能源產業。以LNG(液化天然氣)、東海油氣田登陸工程、北侖電廠、重大企業自備熱電廠等省市重大能源項目和7家熱電聯產企業為主體的能源產業群。
二是石化產業。總投資約76億美元,形成了以臺塑石化一期、三菱麗陽腈綸、逸盛化工、埃索石化、亞朔科技、太平洋化學、和橋化工、林德氣體等項目為主體,涵蓋上中下游產業、較為完整的石化產業鏈。
三是鋼鐵產業。總投資40億美元,形成以寶新不銹鋼1-5期工程、寧波鋼鐵(原建龍鋼廠)、華光不銹鋼等項目為主體、年產100萬噸替代進口冶煉、熱軋、冷軋不銹鋼生產基地和年產600萬噸寬厚板生產基地。
四是汽車及零配件產業。以吉利汽車、拓普、信泰、敏孚等30多家汽車及汽配生產企業為主體,形成為國內外企業相配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及零配件產業群。力爭在未來的幾年時間里形成20萬輛汽車、20萬臺發動機、20萬臺變速箱的生產基地。
五是造船產業。以三星重工業、恒富造船等項目為主體,以整船、游艇及船舶零部件為核心產品的造船產業群。
六是造紙產業。總投資160億元,以寧波中華紙業1-3期項目為龍頭,建設規模為150萬噸的食品和飲料包裝紙板、藝術卡紙、高強瓦楞芯紙等各類紙板生產項目,形成以白板紙生產及加工為主、亞洲單廠生產規模最大的造紙產業基地。
六大優勢產業:
一是塑機產業。以國內的海天、香港的震雄、力勁、臺灣的今機、天星、南嶸、鋁臺、將軍、日本的住友、韓國的宇進、德國的德馬格等企業和國家級塑料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主體的注塑機產業群,形成世界級注塑機生產基地。
二是紡織服裝產業。以申洲集團、維科家紡、利華羊毛、興洋毛毯、西田信、僑泰興等紡織染織企業為主體,逐步形成紡織和服裝產業,建設我國規模最大的針織印染基地。
三是模具產業。以寧波車燈電器、北侖模具壓鑄、寧波鑫達模具等600多家模具企業為主體,形成了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模具產業,被譽為中國“模具之鄉”,是全國壓鑄模生產基地之一。
四是文具產業。以貝發集團為龍頭,成路、飛騰等企業為主體的文具生產基地,貝發集團生產基地被中國輕工業協會命名為“貝發中國制筆城”。
五是糧油食品加工產業。總投資7億美元,形成以寧波麥芽、金光糧油、正大糧油為主體的糧油加工產業及以海和森水產品加工、海氏水產品加工、馬來西亞佳必可金槍魚加工、韓國遠東8萬噸冷庫等項目為主體的高附加值水產品加工產業基地。
六是港口物流產業。近年來已累計引進物流項目21個,其中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7個,形成以丹麥馬士基、美國UPS、地中海、香港勤輝等項目為主體,包括為港口配套的倉儲、運輸、配送、分撥、包裝加工、車船服務等綜合性物流產業的港口物流產業群。
【城市建設】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確立了“一體兩翼”的城市框架,投資近100億元,相繼建成了鳳凰山主題樂園、行政中心、中心廣場、體藝中心、港務大樓、九峰山景區、曼哈頓商業廣場和鳳凰城商業街等一批城市現代化亮點工程,麗晶五星級酒店、國際購物中心等工程正在建設,3.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雛形初現。
【新農村建設】
隨著臨港大工業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日益增強,我們加大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力度,切實抓好“三農”工作,統籌城鄉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社會事業】
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促進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先后獲得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體育先進區、全國環保模范城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最佳體育賽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ISO14000國家級示范區以及首批“浙江省科技強區”、浙江省教育強區、浙江省體育強區、浙江省平安區和浙江省文明城區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今后目標】
從全省、全市的發展大局出發,從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充分發揮北侖港口、開發開放和臨港大產業的獨特優勢,堅定不移地實施“以港興區”戰略,在更高起點上努力實現“綜合實力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城鄉區域協調、和諧社會構建、執政能力提高”五大新突破,將北侖打造成為又好又快發展的重點區、新型開放的引領區、循環經濟的示范區、城鄉協調發展的先行區和和諧發展的模范區,全面構建宜居宜業、民富民安的和諧新北侖,使廣大民眾更好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到2011年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實現雙翻番,生產總值達到700億元,年均遞增1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3900美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遞增15%,達到115億元,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國縣(市)區的先進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