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大江南北而來,白天,是集裝箱司機、醫生、普通技工……為鎮海的城市建設揮灑著汗與淚;晚上,他們是舞臺上活躍的精靈,為這個城市帶去喜與樂。這就是“新鎮海人”職工藝術團。
縱情歌唱第二故鄉
“在祖國的東海邊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是我們的第二個故鄉啊,鎮海……”一首膾炙人口的原創歌曲《新鎮海人之歌》唱出了“新鎮海人”對第二故鄉美好未來的憧憬與祝福。
“他們是新鎮海人,他們為全區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文藝服務。”區總工會黨組副書記、“新鎮海人”職工藝術團團長劉希明說,這就是該藝術團的最大特色。據了解,為了使外來務工人員真正融入第二故鄉,構建和諧文明鎮海,區總工會于今年5月成立了該團體。隨后,經過外來民工才藝比賽,選拔出一批優秀的演藝人才,設計了一臺臺晚會,利用業余時間,在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村落和企業進行義務巡回演出。到今年底,該團計劃巡回演出11場。
激情四射火爆現場
深秋的夜晚,寒意陣陣,澥浦鎮廟戴村村民服務中心卻是熱鬧非凡。一場特殊的演出在這兒上演:主席臺做舞臺,紅布做背景,沒有化妝師,臺上的演員多是外來打工者,臺下的觀眾也大都是外來打工者……這是藝術團第5次走進基層慰問演出。每一場演出的節目和人員都不同,這次他們帶來了14個節目,有悠揚的薩克斯獨奏、熱力四射的街舞表演、地方特色的黃梅戲,還有男女聲獨唱、聯唱……隨著一聲嘹亮喜慶的嗩吶聲,一身紅色民族服裝的李新平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他帶來的嗩吶獨奏《一枝花》,曲調時而緩慢低沉,時而激昂奔放,將藝人的今昔生活演繹得淋漓盡致,也將晚會引向了高潮……若不說他們是普通的外來務工人員,還真以為是專業演員呢!
臺上演員激情四射,臺下觀眾看得也不亦樂乎,年邁的大爺大媽來了,牙牙學語的孩兒也來了,但更多的是外來務工人員,他們忙碌了一天后,聽說有演出就紛紛趕了過來。他們或席地而坐,或蹲在土坡上,甚至連社區健身設備上都坐滿了人,近千名群眾將整個會場圍得水泄不通,氣氛異常火爆。“真的太好看了!聽說今晚有我們外來工自己的演出,我衣服都沒來得及換,就過來看了,沒想到他們還挺多才多藝的。”來自四川的何洪彬只穿著一件薄長袖衫,他抑制不住激動,踮起腳,眺望著臺上的演出。
身懷絕“藝”服務他鄉
剛從開封大學畢業的王少云,目前是金慰(寧波)電子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技工。沒有加入藝術團之前,看電視、去圖書館是他打發周末的方式,而如今,用他的話說,“生活充實了,有目標了!”他所謂的目標就是在金慰組建一支街舞隊伍,并不斷成長,為單位和鎮海的外來務工人員帶去歡樂。藝術團為他夢想的實現提供了平臺,兩個月后,一支四人組的自編自導的“定格街舞”出現在舞臺上。
在藝術團里,像王少云這樣身懷絕“藝”的人還不少:從安徽來鎮海已有十余年的李新平,是一名集裝箱司機,一次他去裝貨,認識了藝術團的隊員,在對方的盛情邀請下,他拿出塵封了十余年的嗩吶,使這門藝術在第二故鄉得到了展現;從江西九江來鎮海的胡露露,天生一副好嗓子,舞臺臺風歡快自然,感染力強;來自上饒的歐陽林堂擅長言辭,主持風格自成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