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沈朝暉通訊員陳梓軍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經過三年多的籌建,今天迎來了中科院、浙江省、寧波市三方驗收,并正式揭牌成立。這一緊密結合我市產業基礎而組建的國家級科研機構,是中科院、浙江省和我市共育的一朵“奇葩”,將對我省、我市材料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在新時期審時度勢、把握全局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自1999年實施科教興市“一號工程”以來,我市把推進技術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爭創寧波發展新優勢的必由之路,以高新技術產業、高層次人才和高等教育為抓手,不斷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建設。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決定,明確提出把自主創新從科技戰略、產業戰略層面上升到區域發展戰略。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會議,把自主創新戰略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舉全市之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在這一戰略部署下,我市以加快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為著力點,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寧波特色的自主創新路子,加快發展模式轉型,促進寧波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強化政策支撐,充分調動全社會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寧波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關于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決定》、 《關于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見》、 《關于加快創新型領軍和拔尖人才引進培養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的政策,市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寧波市專利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推進自主創新的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同時,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創新,去年,全市財政科技投入9.75億元,同比增長30.6%。并強化激勵機制,從2005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重獎有重大貢獻的科技創新項目和個人。
強化創新載體建設,努力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
近年來,我市引進了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兵科院寧波分院、浙大寧波理工學院等大院大所10家,引進共建了高水平技術開發機構170家。建設了市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75家(其中省級87家,國家級6家),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33家(其中省級4家、國家級2家)。支持建設了市科技文獻檢索服務中心、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等科技公共服務平臺50余個。
并從去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的中國寧波人才科技周,成為人才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強化企業主體,使之成為自主創新的主力軍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留學生專項創業資金,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重點研發項目予以補助支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目前全市已有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39家,其中國家級93家。我市95%以上專利、80%以上研發投入、60%的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項目均來自企業,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地位已經確立。
強化基地支撐,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
加快推進寧波國家高新區建設,努力將其建設成為我市自主創新的核心區、科技創業的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示范區。去年我市安排1億元財政資金,啟動了寧波研發園區建設。同時,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使之成為孵化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目前全市已建立14家孵化器,其中國家級2家,在孵企業800多家。
強化人才保障,不斷激發全社會自主創新活力
市級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人才開發專項資金,大力吸引海內外高級人才到寧波創新創業,加快高層次緊缺人才、創新型領軍和拔尖人才的引進培養。全市人才總量從2001年的32.5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53.4萬人,其中碩士、博士高學歷人才從2001年的1950人增加到2006年的8260人;高級職稱人才從2001年的9100人增加到2006年的19000人。
我市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兩年,有3個科技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實現了國家科技獎重大突破。2006年我市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到0.91噸標煤,萬元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9.5%和28.7%。在省對市黨政領導班子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中,我市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優秀,成為全省唯一連續8年獲得考核優秀的城市。2006年我市科技綜合實力、科技進步水平變化情況綜合評價居我省首位,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國家火炬創新試驗城市,并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考核驗收,成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