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
陳海珍江北區洪塘街道瓜果種植專業戶
這些年,我一直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今年自己種的500多畝蜜梨、葡萄又一次喜獲豐收。我種水果能種出點名堂來,有一句話很能說明問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種瓜果靠的就是科學技術。我想,沒有人才、沒有技術,致富就會走彎路;思路新,眼界寬,致富就會有奔頭。阿拉農民也要做個有知識、有技術的新農民!
這幾年里,我抓緊時間在工作之余大量閱讀相關的科技書籍,邊學邊琢磨。我從實踐中尋找技術,為了新品種,一次一次地試驗,不斷擴大改良品種,提高品質,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如對栽種梨樹用異種嫁接和人工授粉相結合的辦法,徹底解決了梨樹開花多而結果少問題;引進采用臺灣的整形修剪和日本的梨樹棚架栽培技術,有效地減少了臺風來襲所造成的損失;應用套袋技術,既減少用藥提高水果品質,又延長了水果保鮮期和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損耗。
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樹立科學發展觀,要促進農業科技進步,阿拉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我是省農村科技示范戶,這些年來已把以前學習積累的經驗編成了資料,送給其他農戶,我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帶領更多的農民致富奔小康。(江北記者站陳海波通訊員林嗣健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