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墻、爛泥地的矮樓,聽診器、體溫表、血壓計這“老三件”是雙峰衛生院建院初期的全部家當。村民做個血化驗、拍個X光片,還得趕到15公里外的城關醫院。擔任雙峰衛生院院長后,為了讓大山里的衛生院真正成為鄉親們放心的“生命守護站”,胡賢林可謂是費盡了心血、絞盡了腦汁。
1987年,衛生院第一次改建。老房子拆了,新房因3萬元基建缺口被迫停工。他心急如焚,挨村入戶動員村民支援木材,幫助運砂石。他白天門診,晚上帶領職工下工地鋸木頭、裝卸建材,常常忙到凌晨一兩點鐘。過度勞累讓他瘦了10多公斤,來衛生院看兒子的老母親心疼得直掉淚。
三次改建,衛生院有了兩棟整齊的樓房,內設規范的診室、病房、輸液室、化驗室、影像室和兒保室,陸續添置了X光機、進口B超、心電圖機、血球計數器、半自動化分析儀和尿十項自動分析儀等先進儀器。這些裝備在寧海18家鄉鎮衛生院里居中上水平。
調出四年多的小王還常回雙峰衛生院,因為“那里像個溫暖的大家庭,氣氛好”。每逢節慶,胡賢林總在家里備上豐盛的菜肴請大家聚聚;每逢春節總讓衛生院其他醫務人員回家過年,自己留守。他老家與衛生院只隔座山,步行只需20分鐘。可33年里,他只回老家過過一次春節。
33年里,衛生院調出了19人,胡賢林總是輕松放行,為的是還有人愿意進來,撐起這個大山里的“生命守護站”。“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有人勸他沒必要再掏錢派醫生外出進修。老胡卻說,技術好些,多服務一天,村民看病就受益一天,這錢要花。去年,衛生院又花了近2萬元送3名醫生進修影像、婦產科和兒保專業。
現在,雙峰衛生院不僅能治常見病,一些重病、惡病通過檢測也可及時得到發現和治療,為救治病人贏得了寶貴時間。
雙峰衛生院現有固定資產已上升到300萬元。而胡賢林安在衛生院的小家依然簡陋,家具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添置的,洗衣機、電冰箱還是女兒工作后給買的。這些年來,為了建設雙峰衛生院這個“大家”,胡賢林幾乎很少有精力去顧及自己的小家了。
|